五王之乱初始,益州牧刘隆烧毁中原进入益州的栈道,开始屯粮养兵,以保境安民的名义割据益州,洛京巨变的消息一经传出,他马上宣布继承大夏正统,建国号为汉,年号天命,扬言要驱逐鲜卑,克复中原。
然而刘隆道到真是一个知天命的人,凭借蜀道天险,北地大乱,无人对其攻伐;之后更是大魏强则去帝号称臣,大梁盛则嫁女朝贡,换的益州安稳太平。
北朝,经过五十余年的战乱,大魏、大燕分别兼并数小国,北朝形成了东燕、西魏国两虎相争的格局,谁能一统北方,谁将在未来的天下争夺中占据先机。
魏孝武帝拓跋圭为一代雄主,于北魏武德十七年伐燕,立图一统北方。
北燕战败,魏国兵围龙城,北燕遂求助大梁,希望大梁发兵北地,以解危局。
此时大梁皇帝为梁文帝萧荣,南朝经过七十多年休养生息,此时国力强大,文治武功鼎盛,梁文帝已经有了北伐一统天下之雄心。
梁文帝遂发兵江北,趁魏燕交战,一路攻无不克,兵临东都城下,天下一统在望;然而北魏上柱国大将军独孤镶逼降北燕,回兵突袭梁军粮道,梁军军心不稳,只能退兵,但是依然占据江州的江北之地,形成一个战略支点。
天下至此,北方一统,南朝无力北伐,北朝也被江北之地牵制,南北两朝维持了二十多年的平静,虽然魏国多次想要拔掉江北的这颗钉子,但是由于镇守江北的是誉为军神的大梁吴国公钱玮,多次攻伐无果。
北辽为契丹耶律部所建,耶律部曾为拓跋部的附属部落,五王之乱时,跟随拓跋部攻入中原,拓跋离允诺其中原封地,然拓跋离称帝后,设计杀部落首领耶律达炎,欲除耶律部。
达炎之子耶律宗罕率残部逃回漠北,建漠北达炎汗国,称达炎大汗,此后视拓跋一族为世仇,撑着北朝诸国互相攻伐,无暇顾及漠北之际,耶律部逐渐统一了整个漠北,建立漠北王庭,国号大辽,成为大魏北方的大患。
另外大夏鼎盛时期,曾经征服西域河西走廊的甘州、沙州和凉州等二十四西州,建立了安西都护府,后大夏五王之乱,西域二十四州就逐渐断了与中原的联系。
大魏武德三年,西域匈奴部首领赫连野统一了西域二十四州,重新以大夏的名义立国,称为西夏,在河西走廊格恩沙隘口历时二十年,建起一座易守难攻的万年雄城“统万城”,同年向北魏称臣,双家结亲通好,赫连野允许北魏商队与西域商队经过统万城经商,维持了西夏繁荣稳定。
南疆从五王之乱始,曾经的三苗九黎开始起兵占据交州、越州、云州、贵州西南四州,建国大越,与梁国多有攻伐,梁国不胜其扰。
梁景元三年,梁帝萧景元以定南大将军王敦、西征大将军左景隆为正副帅,攻灭大越;王敦请旨镇越州,梁帝封其为越国公,经时多年,王敦不断培植势力,形同割据。
梁一统南方、魏称霸北方,虽然有漠北、西辽、蜀三个地方割据势力,但是皆不构成威胁,天下一统,为梁魏两强相争,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