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昭均点了点头,拿起帛书,指着其中的内容说道:“这份方案整体上可行,但在一些细节方面,还可再做调整。在削弱诸侯王势力时,虽然‘推恩’之法甚好,但也要考虑到诸侯王可能会联合起来抵制。可以先从一些与朝廷关系较为亲近、势力相对较弱的诸侯国入手,逐步推行,这样既能减少阻力,又能积累经验。”
贾谊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相国所言极是,如此分步实施,或许能让改革更加顺利。”
苏昭均接着又说:“在经济改革方面,重农抑商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完全抑制商业的发展。可以鼓励一些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商业活动,如盐铁贸易等,由国家进行统一管理,这样既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又能保证市场的稳定。”
贾谊一边听,一边认真地记录着苏昭均的建议,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两人围绕着改革方案,展开了一场激烈而深入的讨论。
贾谊看着这份改动过后的方案,感激地对苏昭均说道:“苏相国,有你相助,改革之事成功的希望又大了几分。我明日便将此方案呈给陛下。”
苏昭均说道:“贾丞相不必客气,改革之事关乎国家的兴衰成败,我自当全力支持。陛下英明,相信定会认可此方案。”
第二天早朝,贾谊身着朝服,神色庄重地站在朝堂之上。当汉文帝询问朝政之事时,他便将改革方案呈上,并详细地向汉文帝阐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汉文帝接过方案,脸上露出了沉思的神情。朝堂上的大臣们也纷纷交头接耳,对这份改革方案议论纷纷。有的大臣对贾谊的改革之策表示赞同,认为这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良策;而有的大臣则面露担忧之色,担心改革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权益,引发社会动荡。
汉文帝看完方案后,缓缓说道:“丞相用心良苦,对国家的局势分析透彻。但改革之事,兹事体大,关乎国计民生,容朕再仔细思量思量。”
朝堂之上,气氛因汉文帝这一番话而变得有些凝重。贾谊心中虽有些焦急,但还是恭敬地退到一旁,静待皇帝的最终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