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夜读全唐诗> 第132章 李隆基《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2章 李隆基《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韵》(2 / 2)

“冕旒”,作为帝王礼冠上的垂珠,是帝王身份的象征。这两个字一出现,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庄严而肃穆的宫廷世界。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帝王的威严与权力之中,而是笔锋一转,提到在繁忙的政务之余,终于有了闲暇时光。“丰暇日”三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尽的感慨。作为一国之君,李隆基每日要处理诸多朝政事务,能有这样一段闲暇时光实属不易。而“乘景暂经过”则描绘出一幅温馨的画面:在美好的时光里,诗人怀着愉悦的心情,前往大哥的宅邸。“乘景”二字,既点明了出行的时间是在阳光明媚、景色宜人之时,又暗示了诗人此刻轻松愉快的心境。在这一刻,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而是一个渴望与亲人相聚的普通人,这种身份的转换,让诗歌更具生活气息和情感张力。

3. 戚里申高宴,平台奏雅歌:

“戚里”,自古以来就是皇亲国戚聚居之地,这里指代大哥的宅邸。诗人来到大哥家中,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举行。“申高宴”三个字,生动地描绘出宴会的隆重与热闹。华灯初上,美酒佳肴摆满了桌案,亲朋好友们欢聚一堂,欢声笑语回荡在宅邸之中。而“平台奏雅歌”则将宴会的氛围推向了高潮。在宽敞的平台上,乐师们奏响了高雅的音乐,悠扬的歌声在夜空中飘荡。“雅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和礼仪的象征。它代表着皇家的品味与修养,也体现了宴会的庄重与典雅。这两句诗,通过对宴会和音乐的细致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皇家生活的奢华与庄重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欢乐与祥和。

4. 复寻为善乐,方验保山河:

诗的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在经历了与大哥的欢聚之后,心中感慨万千。他再次深刻地体会到了“为善”所带来的快乐。这里的“为善”,不仅仅是指个人的道德修养,更是指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在诗人看来,这种基于亲情的关爱与美德,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方验保山河”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殷切期望。他明白,只有将亲情与美德融入到国家治理之中,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这两句诗,将个人的情感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展现出诗人作为一位君主的远见卓识和责任担当。

整体赏析

1. 主题与情感: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亲情与家国情怀展开。从开篇对兄弟情谊的强调,到中间对宴会场景的描绘,再到结尾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思考,整首诗层层递进,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在诗中既表达了对兄弟的关爱与敬重,又展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与担当。这种将亲情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的情感表达,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让读者在感受到亲情温暖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2. 艺术手法:

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鲁卫情”这一典故的运用,不仅使诗歌的语言更加凝练,也为诗歌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冕旒”“戚里”等象征手法的运用,则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此外,诗人还通过对宴会和音乐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欢乐的氛围,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生活的鲜活感,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