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夜读全唐诗> 第563章 享太庙乐章之一《永和三章 其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3章 享太庙乐章之一《永和三章 其一》(2 / 2)

? 临:降临,此处指仪式正式开始。

【创作背景与文化内涵】

此为唐代享太庙乐章中的短章, likely 用于祭祀仪式的起始阶段,如迎神、陈设祭品时歌唱。唐代宗庙祭祀以《周礼》为基础,融合儒家“孝治天下”的理念,乐章内容需严格贴合仪轨,兼具仪式引导与政治宣示功能。

? 礼仪程序:

“肃九室”“礼宿设”强调祭祀前的准备工作(清扫房室、布设祭品),“谐八音”“乐妙寻”突出乐舞的精心编排,反映唐代对宗庙仪典“礼崩乐坏”的警惕与复兴周礼的努力。

? 政治隐喻:

“歌皇慕”“动神心”将皇家孝道与神灵感应结合,暗示帝王“以孝治天下”的合法性;“声明备”则彰显国家礼制的完备,暗颂盛唐气象。

【艺术特色】

1. 四字短句的节奏感:

全篇采用四言句式,如《诗经·雅颂》般庄重简洁,配合宗庙乐舞的缓慢节奏,形成肃穆的仪式感。

2. 动词的使动用法:

“肃”“谐”“歌”“动”等动词均含主动营造氛围之意,体现人类通过礼仪与乐舞主动与神灵沟通的儒家观念,而非被动依赖神佑。

3. 虚实结合的叙事:

“九室”“八音”为具体物象,“皇慕”“神心”为抽象情志,从空间(宗庙)、声音(音乐)到情感(敬慕)层层递进,构建人神交感的立体场景。

【历史价值】

? 礼制研究:

“九室”“祼奠”等记载可与《唐六典·太常寺》中“太庙九室”“每岁五享,皆行祼礼”的记载相印证,为研究唐代宗庙制度提供一手文本。

? 音乐史佐证:

“八音”的提及表明唐代宗庙乐舞仍沿用上古乐器分类,可补充《新唐书·礼乐志》中关于雅乐乐器配置的细节。

? 文化认同:

以四言颂神的形式继承汉魏传统,体现唐代对中原礼乐文化的延续性认同,与同时期边疆民族的祭祀仪式形成对比。

【生僻字注音】

? 祼(guàn):第四声,音同“贯”,切勿读作“luǒ”(“裸”的异体字)。

此诗以极简文字概括太庙祭祀的核心要素,既是仪式流程的文字记录,亦是唐代“以礼为治”政治思想的诗化表达,对研究中国古代宗庙文化、儒家礼制与乐舞制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永和三章-其一》系唐代张说创作的祭祀乐章。在古代,祭祀活动作为连接人与神灵、祖先的重要仪式,承载着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对先人的追思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这首诗不仅生动再现了祭祀场景,更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人研究古代祭祀文化、音乐文化及社会思想提供了宝贵资料。

一、多维剖析诗句含义

开篇“肃九室,谐八音”,“九室”指代宗庙,那是祭祀祖先的神圣场所。一个“肃”字,宛如一幅庄重肃穆的画卷,将九室的庄严神圣氛围生动勾勒出来。“谐八音”则描绘了祭祀现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种乐器共同奏响,音调和谐悦耳。这不仅体现了古代祭祀对音乐的重视,更营造出一种神圣、和谐的氛围,为整个祭祀仪式定下基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