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夜读全唐诗> 第633章 昭德皇后庙乐章之四《坤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3章 昭德皇后庙乐章之四《坤元》(2 / 2)

啊,庄严的先代母后,德行与圣明相称,备受尊崇!

您以母仪君临天下,道德教化遍及后宫。

在昌明盛世中协同庆典,治理内宫功绩卓着。

隆重献上明德之祭,让您的芳名传扬于国风之中。

解析

此诗为颂赞先代母后的祭文,聚焦其母仪天下的德行、治理后宫的功绩,通过“母临万宇”“理内成功”等句,凸显女性在宗法制度中“德化天下”的作用。末句“传芳国风”则将个人德政升华为家国典范,体现对“母德”与“治道”结合的推崇,反映古代对后宫伦理与国家治理关联的重视。

颂德彰辉:《郊庙歌辞·昭德皇后庙乐章·坤元》赏析

在唐代诗歌的宏伟大观中,《郊庙歌辞·昭德皇后庙乐章·坤元》宛如一颗独特的明珠,散发着庄重而肃穆的光辉。这是一首专为祭祀昭德皇后而作的诗歌,诗人以饱含深情与敬仰的笔触,勾勒出皇后令人尊崇的形象,字里行间满溢着对她的崇高敬意,借颂扬其美德与功绩,传递出那个时代对贤后典范的追慕以及对国家昌盛的殷切期许。

首联:於穆先后,丽圣称崇

“於穆先后”,诗歌开篇便以“於穆”这一庄重且富有感染力的词汇,如黄钟大吕般奏响了对昭德皇后的颂歌。“於穆”,意为深远而美好,短短二字,却将昭德皇后那难以言喻的崇高地位与令人敬仰的美好品德,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古人的观念中,皇后作为一国之母,其品德与言行对国家和社会有着深远影响,诗人用“於穆”来形容昭德皇后,足见她在人们心中是何等的神圣与高尚,这份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丽圣称崇”则进一步将昭德皇后的圣洁与尊贵推向了极致。“丽圣”一词,仿佛为皇后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她宛如降临人间的圣明之神,散发着令人敬畏的光芒。“称崇”二字,表明她的崇高地位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与推崇。在那个封建时代,皇后的品德和行为是整个宫廷乃至国家的表率,昭德皇后能获得“丽圣”这一美誉,可见她在品德修养、言行举止等方面,都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成为众人敬仰的楷模 。这一联作为全诗的开篇,为昭德皇后的形象奠定了极为崇高的基调,让读者尚未深入了解皇后的具体事迹,便已对她肃然起敬。

颔联:母临万宇,道被六宫

“母临万宇”,此句以极为形象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昭德皇后那如母仪天下般的慈爱形象。她不仅仅是皇帝的妻子,更是天下子民的母亲。她心怀天下,以一颗仁爱之心关怀着每一个百姓,无论是田间辛勤劳作的农夫,还是市井中忙碌奔波的商贩,都能感受到她那如春风般温暖的关怀。她的存在,让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一种和谐、安宁的氛围之中,仿佛母亲的怀抱,给予人们无尽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

“道被六宫”,着重强调了昭德皇后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宫廷的深远影响。在古代宫廷中,六宫粉黛众多,关系错综复杂,然而,昭德皇后却凭借自己的高尚品德,成为了宫廷中的道德标杆。她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宫中众人学习的榜样;她的道德准则,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宫廷的每一个角落。在她的影响下,六宫之内秩序井然,妃嫔们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整个宫廷充满了祥和的气息。她以自己的德行,将宫廷这个原本可能充满争斗与阴谋的地方,化作了一个充满温暖与善意的家园 。这一联从皇后对天下子民的关怀以及对宫廷内部的道德引领两个方面,全方位地展现了她的伟大与不凡,使皇后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颈联:昌时协庆,理内成功

“昌时协庆”,描绘出昭德皇后所处的时代繁荣昌盛、万民同庆的美好景象。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仅取决于皇帝的英明统治,皇后的贤德同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昭德皇后以她的智慧和品德,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的存在仿佛是国家昌盛的祥瑞之兆。在她的影响下,整个国家上下一心,共同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呈现出一片和谐、繁荣的景象。各方势力齐心协力,共同庆贺这个美好的时代,而这一切,都与昭德皇后的贤德密不可分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