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夜读全唐诗> 第685章 功成庆善乐舞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5章 功成庆善乐舞词(2 / 2)

9. 匡时:匡救时局。

10. 还谯(qiáo)宴:效仿汉高祖还乡宴,指帝王归故里宴饮。

11. 大风诗:指刘邦《大风歌》,喻帝王功业与豪情。

译文

寿丘是祖先的旧迹,酆邑乃王朝的前基。

我承继历代圣王之业,诞生也在这祥瑞之地。

少年时逢时局大变,提剑而起立志匡救乱世。

今日共乐还乡之宴,欢唱这豪情似《大风》的诗句。

背景:此诗为唐太宗李世民所作,通过追溯祖先功业与自身经历,歌颂唐朝开国历程,抒发帝王的功业豪情与对故土的眷恋。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帝王的故事如繁星般闪耀,他们的生平、功绩,深刻地影响着一个时代的走向,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这首唐代佚名作者的诗作,宛如一把精巧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探一位帝王波澜壮阔的一生,感受他为国家繁荣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辉煌成就。

首联:溯源根基,彰显正统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诗歌开篇,诗人便将目光投向遥远的过去,用深沉而庄重的笔触,追溯帝王的出身与根基。寿丘,那是一处承载着古老记忆的地方,相传是黄帝的诞生地,其悠久的历史和神秘的传说,赋予了它一种与生俱来的神圣感。岁月流转,寿丘如今虽只剩旧迹,但往昔的辉煌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酆邑,同样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是周王朝崛起的根基,见证了一个伟大朝代的兴起与繁荣。在这里,先人们辛勤耕耘,奠定了国家的基础,传承着民族的精神。

这两句诗,将寿丘和酆邑并提,犹如两座巍峨的丰碑,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象征着帝王尊贵的血统和深厚的根基。它们不仅为全诗奠定了帝王身份的基调,更暗示了其统治的合法性与正统性。诗人通过对这两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的描绘,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位帝王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历史的选择,是古老传统与伟大使命的延续。他肩负着传承先辈荣耀、开创未来辉煌的重任,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与众不同的使命与担当。

颔联:正统传承,使命在肩

“粤余承累圣,悬弧亦在兹”,此联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进一步强调了帝王的正统继承地位。“粤余承累圣”,简洁而有力地表明帝王继承了历代圣君的遗志。在历史的长河中,先辈们以卓越的智慧、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圣德与功绩,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这位帝王,站在先辈们的肩膀上,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肩负着延续国家繁荣、传承民族精神的重任。

“悬弧亦在兹”,“悬弧”这一古老的习俗,为诗句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色彩。在古代,当家中诞生男婴时,会在门左悬挂一张弓,象征着男儿的志向与抱负。这里,诗人用“悬弧”这一意象,巧妙地呼应了帝王的诞生之地,进一步突出了他的非凡出身与使命。这位帝王,自出生之日起,便被寄予了厚望,他的生命中承载着家族的荣耀和国家的未来。他的志向,如同高悬的弓箭,直指苍穹,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帝王的正统身份,更让我们感受到他所肩负的重大使命,以及为实现国家繁荣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颈联:年少壮志,匡扶社稷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随着诗句的推进,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在国家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肩负起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重任。“弱龄”,形容帝王年少之时,那时的他,或许还带着几分青涩与稚嫩,但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逢运改”,短短三个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沧桑与危机。国家命运的改变,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整个国家陷入了动荡与不安之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