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夜读全唐诗> 第692章 梁郊祀乐章之二《庆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2章 梁郊祀乐章之二《庆顺》(2 / 2)

7. 六变克协:六种乐调变换和谐。六变,古代祭天乐章奏乐六次,每次称“变”;克协,能够调和。

8. 万灵协随:万千神灵协和相随(降临享祭)。

译文

圣明的帝王已临祭场,

步伐从容,庄重安详。

勤勉智慧的天子之相,

仪容肃穆,气度堂皇。

进退礼仪皆严整肃穆,

登阶下阶俱恭敬端方。

六变乐章和谐奏响,

万千神灵协和降享。

赏析说明

此诗为梁代郊祀祭天乐章《庆顺》,聚焦帝王主祭的仪轨与气象。诗中以“乾乾睿相,穆穆皇仪”刻画帝王的庄重与勤勉,通过“进退必肃,陟降是祗”强调祭祀礼仪的严谨,最终以“六变克协,万灵协随”点明乐章和谐、神灵感应的祭祀目标。全诗语言典雅,四字短句节奏整饬,符合郊庙歌辞庄严肃穆的文体特征,突出了古代祭天仪式中“敬天法祖、礼仪为纲”的核心思想。

在唐代的文学宝库中,赵光逢的《郊庙歌辞·梁郊祀乐章·庆顺》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以精妙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古代祭祀仪式的庄严画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思想价值。

从诗歌内容来看,开篇“圣皇戾止,天步舒迟”,短短八字,便将帝王莅临祭祀现场的宏大场景清晰呈现。“圣皇”这一称谓,绝非普通的称呼,在古代社会的语境中,它是对帝王的极高赞誉,象征着帝王的英明神武、圣明睿智,彰显出其在万民之上的尊贵地位 。而“天步舒迟”,则宛如一个特写镜头,细致地描绘出帝王的步伐。“天步”寓意着帝王行走如同上天的步伐,尊贵非凡;“舒迟”则形容其脚步从容不迫,缓慢而沉稳。这种从容的姿态,不仅体现出帝王的威严,更展现出一种气定神闲的王者风范,为全诗奠定了庄严肃穆的基调,让读者仿佛能亲眼目睹帝王缓缓走来,周围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紧接着,“乾乾睿相,穆穆皇仪”进一步深入刻画帝王的外貌与仪态。“乾乾”一词,源于《易经》,原意是自强不息,在这里形容帝王容颜庄重,时刻保持着一种庄重肃穆的神情,仿佛在向世人展示其肩负的重大责任。“睿相”则着重突出帝王的聪慧睿智,那炯炯有神的目光、沉稳的神情,无不透露出其非凡的智慧与洞察力。“穆穆”描绘的是一种宁静而庄严的仪态,帝王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端庄的气质,尽显皇家的威严与尊贵。“皇仪”则是对帝王整体形象的高度概括,强调其作为帝王的独特风范,这种风范是与生俱来的,也是通过后天的修养和身份的加持而形成的,让人心生敬畏。

“进退必肃,陟降是祗”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帝王在祭祀仪式中的一举一动。在祭祀这样的重大场合,帝王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要求。“进退必肃”表明帝王无论是前行还是后退,都保持着谨慎恭敬的态度,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陟降是祗”则强调帝王在升降台阶等动作时,都怀着无比虔诚敬畏之心。台阶的升降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它在祭祀仪式中象征着与神灵的沟通和交流,帝王以如此恭敬的态度对待,体现了其对祭祀仪式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神灵的深深敬畏之情。这种对细节的描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祭祀仪式的庄重和严肃,也更加凸显了帝王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六变克协,万灵协随”将场景从对帝王的描写转向祭祀仪式的核心部分——音乐与神灵的感应。“六变”在古代祭祀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它指的是祭祀中音乐的六次变化,每一次变化都有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克协”表示这些音乐的变化和谐有序,恰到好处。音乐在祭祀仪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被认为是沟通人神的桥梁。当和谐美妙的音乐响起,“万灵协随”的神奇景象出现了,众多神灵仿佛受到音乐的召唤,随着音乐的节奏纷纷降临。这一描写充满了神秘色彩,展现了祭祀仪式的盛大与庄重,让我们仿佛能感受到现场那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神灵的降临使整个祭祀仪式达到了高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