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夜读全唐诗> 第693章 梁郊祀乐章之三《庆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3章 梁郊祀乐章之三《庆平》(2 / 2)

7. 神佑以答:神灵以福佑回应祭祀。佑,同“佑”,保佑;答,回应。

8. 敷锡永宁:广施福祉,赐予永久安宁。敷,普遍;锡,通“赐”,给予。

译文

上天垂鉴人间,

帝王德行芳馨远闻。

祭祀仪式毫无差错,

礼仪容止光明庄谨。

奠置玉璧,铺展布帛,

献上纯色牺牲与洁净粢盛。

神灵感而回应,降以福佑,

普赐天下永久康宁。

赏析说明

此诗为梁代郊祀祭天乐章《庆平》,核心围绕“天命与帝德”的呼应展开。首二句以“天命降鉴”强调上天对帝王德行的审视,“帝德惟馨”则以香气为喻,凸显德行的传播与感染力。中间四句详述祭祀的严谨:从“奠璧布币”的祭品陈设,到“荐纯献精”的洁净要求,均体现对神灵的尊崇。末二句“神佑以答,敷锡永宁”点明祭祀的目的——通过诚敬之举换取神灵护佑,实现天下长治久安。全诗语言凝练,对仗工整,以“馨”“明”“精”“宁”等韵脚传递庄重感,集中体现了古代郊祀“以德配天,以礼致福”的思想内核。

在唐代诗歌的璀璨星空中,赵光逢的《郊庙歌辞·梁郊祀乐章·庆平》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散发着庄重而神秘的光芒。这首诗作为郊庙歌辞,紧密围绕着祭祀这一古老而神圣的主题,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思想内涵。

从诗歌内容层面来看,开篇“天命降鉴,帝德惟馨”,短短八个字,便直抵核心,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神圣不可侵犯的氛围。“天命降鉴”,意味着上天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洞察着人间的一切。在古代社会,天命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意志,它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兴衰荣辱。而帝王,作为人间的统治者,其统治的合法性往往与天命紧密相连。这里说天命降临并审视着人间,暗示着帝王的统治是顺应天命的,是得到上天认可的。“帝德惟馨”则进一步强调了帝王的德行。“惟馨”二字,将帝王的德行比作散发着芬芳的香气,芬芳四溢,传播甚远。这不仅表明帝王的德行美好高尚,更是在传达一种观念:正是因为帝王具备如此美好的德行,才能够得到天命的眷顾。这两句诗为全诗奠定了庄重而神圣的基调,犹如一座宏伟建筑的基石,稳稳地承载着后续的内容。

“享祀不忒,礼容孔明”,这两句将笔触聚焦于祭祀仪式本身。“享祀不忒”中的“不忒”,有着准确、没有差错的含义。在祭祀这样严肃的场合,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不容许有丝毫的偏差。这体现了古人对祭祀仪式的高度重视和严谨态度,他们认为只有祭祀仪式准确无误地进行,才能表达对神灵的真诚敬意,从而获得神灵的庇佑。“礼容孔明”中,“孔明”意为十分光明、庄重。祭祀仪式中的礼仪和仪态,是整个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庄重而光明的礼容,不仅展现了祭祀现场的肃穆氛围,更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心。从祭祀者的穿着打扮到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遵循着特定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是对神灵的尊崇,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奠璧布币,荐纯献精”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祭祀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奠璧布币”,是指在祭祀时献上玉璧和布帛等珍贵的祭品。玉璧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美好、珍贵和吉祥,它被视为与神灵沟通的重要媒介;布币则代表着财富和敬意。将这些珍贵的物品献给神灵,表达了祭祀者对神灵的虔诚敬意和尊崇之情。“荐纯献精”,意思是献上纯净的、精心准备的供品。这些供品可能是新鲜的食物、美酒等,它们都是经过仔细挑选和准备的,体现了祭祀者的诚意和用心。通过这些具体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祭祀仪式的丰富性和庄重性,每一个动作、每一件祭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神灵的美好祈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