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夜读全唐诗> 第687章 岑参《凯歌六首·其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7章 岑参《凯歌六首·其一》(1 / 2)

岑参《凯歌六首·其一》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铁马冰河中的功名之思——岑参《凯歌六首·其一》的雄浑与哲思

在盛唐边塞诗的璀璨星河中,岑参的《凯歌六首·其一》如同一柄寒光凛冽的宝剑,既闪耀着战争胜利的豪迈光辉,又暗藏着对历史与功名的冷峻思考。这首短短二十八字的诗作,以汉代喻唐代,在金戈铁马的表象之下,深植着对功名利禄的辩证思索,展现出诗人超凡的艺术匠心与深邃的历史眼光。

一、雄浑开篇:凯旋图景中的帝国气象

首联“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以雷霆万钧之势拉开叙事帷幕。诗人以“汉将”代指唐朝将领,“承恩”二字既彰显帝王对出征将领的倚重与信任,更赋予这场西征以正义与荣耀的色彩。“西破戎”三字如战斧劈空,简洁有力地宣告战争的胜利,将将领的骁勇善战与军队的势如破竹展露无遗。

“捷书先奏未央宫”一句,则通过空间转换营造出戏剧性张力。当捷报如流星般穿越千里边塞,直抵象征皇权中枢的未央宫时,胜利的喜悦与帝王的关切形成共振。此处“先奏”二字暗藏机锋,既暗示皇帝对前线战事的高度关注,也为后文天子论功埋下伏笔,使整首诗在叙事节奏上如战鼓骤响,扣人心弦。

二、用典转折:荣耀背后的历史隐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