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击退北元进犯后,在朱权的治理下,迎来了一段短暂的和平繁荣时期。但朱权深知,北疆局势复杂多变,大宁的安宁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清晨,阳光洒在王府庭院,朱权早早起身,在庭院中踱步沉思。沈书瑶轻步走来,手中捧着一件披风,温柔说道:“王爷,清晨露水重,莫要着凉。”朱权接过披风,微微颔首:“瑶儿,大宁虽暂得安宁,但北元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沈书瑶点头:“王爷所言极是,如今大宁百废待兴,军事与民生都需持续加强。”
此时,王府长史匆匆赶来,行礼后禀报道:“王爷,朝廷公文已至,是关于大宁军屯事务的指示。”朱权心中一紧,接过公文仔细研读。原来,朝廷要求大宁按照新的军屯制度,增加士兵屯田亩数,提高上缴粮食定额,以充实边疆储备。朱权暗自思索:“这军屯之事关系重大,既要保证士兵训练,又要兼顾农事,还不能引起士兵不满,实在棘手。”
朱权对长史说道:“召集各营将领及屯田官员,半个时辰后在王府议事厅商议此事。”长史领命而去。朱权转头对沈书瑶说:“瑶儿,此次军屯改革,关乎大宁未来。你也一同参与,帮本王出出主意。”沈书瑶微微欠身:“能为王爷分忧,是妾身之幸。”
半个时辰后,议事厅内,将领和官员们神色各异。朱权将朝廷公文内容告知众人,一时间议论纷纷。一位年轻将领起身道:“王爷,如今士兵训练任务繁重,若再增加屯田亩数,恐士兵体力不支,影响战斗力。”朱权微微点头:“你所言不无道理,但朝廷命令不可违抗。我们需想个两全之策。”
屯田官员皱着眉头说:“王爷,大宁土地虽广,但肥沃之地有限,要增加屯田亩数,需开垦新田,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且短期内难有成效。”朱权沉思片刻,说道:“本王认为,可将士兵分成两班,一班集中训练,一班专心屯田,轮流交替。同时,招募一些当地百姓,给予报酬,协助开垦新田。如此既能保证士兵战斗力,又能完成屯田任务。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沈书瑶也补充道:“王爷此计甚妙。另外,可从王府库中拿出一些钱粮,购置更好的农具,提高屯田效率。而且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农事督导,负责检查田地耕种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朱权微笑着看向沈书瑶:“瑶儿所言极是,就依你说的办。”
军屯之事商议妥当,朱权又想起了大宁的商业发展。此时,大明宝钞在实际流通中存在贬值问题,严重影响大宁商业活动。朱权对众人说:“如今大宁商业受宝钞贬值影响,交易混乱。本王打算与周边地区协商,统一宝钞的使用规则和兑换比例,稳定大宁商业秩序,诸位可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