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权点头,神色冷峻:“萧指挥使,此事关系重大,务必谨慎。后续有消息,严格按流程及时通报。”待萧烬羽退下,朱权便与长史及幕僚展开商议。
随后,朱权立即召集高级将领、后勤官员、谋士幕僚以及大宁当地豪族代表召开多轮军事会议。
大宁豪族李家的家主李崇山率先发言:“王爷,我李家愿捐千石粮食,以助军需。这些年仰仗王爷守护大宁,我李家才能安稳经商。如今局势危急,我们也想为大宁出份力,若能借此获得朝廷更多的通商许可,拓展生意,那更是幸事。我李家私兵训练有素,可协助维持城内治安,我那次子如今就在卫所任职百户,必要时也能在军事调度上出份力,还望王爷恩准。”
王家主也表态:“王爷,我王家愿提供马匹和工匠,助力修缮防御工事。我家子弟一直想在仕途有所发展,若此次能为大宁立功,还望王爷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我家三子自幼习武,如今在卫所中管理粮草辎重,若有需要,定当全力配合。”
朱权听后,与长史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暗自思量,接受豪族支持虽能解大宁燃眉之急,但父皇朱元璋一向对藩王与地方豪族往来有所警惕。若接受,日后朝堂之上恐有人借此发难;若拒绝,大宁防御的物资和人力又难以迅速筹备齐全。权衡再三,朱权开口道:“诸位的心意本王领了,大宁百姓能有你们这样的贤达相助,实乃幸事。不过此事干系重大,待本王修书一封呈与父皇,说明情况,再做定夺。”
朱权当晚便亲笔修书,详细陈述大宁面临的危机以及豪族的援助请求,同时分析了当前局势对国家财政可能产生的影响,如粮草调配、军费开支等。他还提到,若大宁防线不稳,恐对周边边疆地区的军事战略布局产生连锁反应,进而影响国内民生稳定。同时,他着手拟定军队调动计划,精确到各营队的行进路线、驻扎地点,充分考虑卫所之间的协同作战;梳理粮草调配方案时,也与当地豪族沟通,确保后勤补给体系各部门顺畅运作。呈交朝廷前,长史仔细审查,提出几处修改建议,诸如措辞需更严谨,对军队调动的战略意图阐述要更明确,确保符合朝廷对藩王的管控要求。
数日后,朝廷传来消息,朱元璋并未明确反对藩王与豪族的合作,但要求详细报备物资往来与私兵部署情况,同时派遣了一名监察御史前往大宁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