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外,寒风呼啸,卷起残雪,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仿佛在为这紧张的局势伴奏。
陶毅的心,如同这寒风中的残烛,摇曳不定,却又顽强地燃烧着。
他知道,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与命运的博弈。
他快步走向偏殿,那里,张御史正在等候。
张御史是朝中少有的正直之士,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
陶毅需要他的力量,需要他这把锋利的剑,刺破赵权臣那层层叠叠的伪装。
偏殿内,烛火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陶毅开门见山,将江瑶被赵权臣秘密抓捕的消息和盘托出,没有丝毫隐瞒。
他知道,在张御史面前,任何的掩饰都是多余的。
张御史听罢,双目圆睁,胡须颤抖,一股怒气直冲头顶。
“岂有此理!这赵权臣简直无法无天!”他猛地一拍桌案,震得茶盏“哐当”作响,“陛下放心,臣定当在朝堂之上,将这奸贼的恶行公之于众!”
陶毅看着张御史那张因愤怒而涨红的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自己并非孤军奋战,还有像张御史这样的人,与他并肩作战。
翌日,朝堂之上,气氛异常紧张。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噤若寒蝉。
赵权臣站在前列,脸上依旧挂着那副虚伪的笑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太监尖细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张御史缓缓走出队列,手持笏板,朗声道:“臣,有本要奏!”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张御史身上,赵权臣的笑容微微一僵,心中闪过一丝不安。
“臣要弹劾司空赵权臣,私自抓捕朝廷命官,意图不轨!”张御史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钉子,狠狠地砸在赵权臣的心头。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赵权臣强作镇定,上前一步,辩解道:“张御史,你可有证据?无凭无据,休要血口喷人!”
“证据?自然有!”张御史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一封书信,“这是江瑶姑娘被捕前,托人送出的密信,上面详细记录了赵权臣的阴谋!”
赵权臣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没想到江瑶竟然还留了这么一手。
他试图上前抢夺书信,却被张御史一把推开。
“赵权臣,你还有何话说!”张御史怒喝道。
朝堂之上,群情激愤,不少大臣纷纷站出来,指责赵权臣的恶行。
就连一直保持中立的李尚书,也微微摇头,眼中流露出失望之色。
赵权臣孤立无援
与此同时,陶毅带着王勇,已经悄然潜入了赵权臣的府邸。
赵府,夜色深沉,寂静得可怕。
只有巡逻的护卫偶尔走过,发出沉重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