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牙见战场上形势渐趋不利,果断鸣金,大军如潮水般有序退回营寨。
待他步入中军大帐,却见杨戬已然安然在内,心中不由一奇。
子牙稳步升帐,神色凝重地问道:“众门人此番出战,皆被敌军擒去,你却如何能突破重围,平安归来?”
杨戬上前一步,恭敬答道:“弟子全仗师尊所授的玄妙功法,又承蒙师叔庇佑,福泽深厚。
那孔宣施展的神光实在太过厉害,威芒所至,似能吞尽天地。弟子见机不妙,预先施展七十二变,化作一道金光,疾遁而走,这才侥幸脱身。”
子牙瞧着杨戬毫发无损,心头微微松了一口气,面上也浮现出些许宽慰之色。
可转念一想,如今大军被困,前路阻碍重重,这股敌军如同一堵坚不可摧的高墙,横亘在前,久久难以逾越,心下顿时又被浓重的忧闷填满。
他暗自思忖,师父那神秘偈语曾言“界牌关下遇诛仙”,可如今在这,莫名其妙地冒出这般强劲的敌军,死死拖住大军前行的步伐,长此以往,这战事究竟该如何收场?满心的忧愁如乌云蔽日,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正这般忧心如焚之际,帐外一小校匆匆而入,单膝跪地,拱手禀报道:“元帅,武王差小的前来,请元帅至后帐议事。”
子牙不敢耽搁,整了整衣冠,快步来到后帐。进得帐内,见武王端坐于上位,忙上前躬身行礼,待武王微微抬手示意后,才在一旁坐下。
武王轻咳一声,开口说道:“闻听元帅连日来与敌军交锋,屡屡难以取胜,还多次损兵折将。
元帅身为诸将之首,六十万大军的生死存亡全系于元帅一身,如今战局陷入僵局,六十万将士的性命就如同悬于发丝之上,全系于元帅的决策与指挥。
想当初,孤王为天下苍生计,顺应民意,信任各方诸侯,欲共举大业。
谁曾想,此举竟引得一些狂悖之徒无端生事,肆意议论,还纠合四方势力,在孟津大会,妄图对我朝局指指点点,致使天下局势瞬间如鼎沸之水,动荡不安,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如今大军又受阻于此,众将士饱受羁縻之苦,三军面临着难以预料的危险。
六十万军士背井离乡,抛撇下家中年迈的父母、柔弱的妻儿,两下里忧心忡忡,不得安生。
孤王也被迫远离家国,不能在父王灵前尽人子之孝,又有负先王临终遗言,元帅可有破敌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