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直铁棒,反复加热挤压。
经过半个月的尝试,挤压坏的十几根钢棒。
直至挤压出来一支,直径为4寸的铁筒。
而且!
铁筒的壁厚,不能超过1分(一寸=10分)。
折腾废了十多根铁棒,终于做出一支合格的火箭筒。
晏羽又在火箭筒的尾部,加上三片铁翼。
火箭筒前面,在套上一节,小圆锥铁筒。
在圆锥形铁筒里面,装上5斤沙土。
前后花了个把月时间。
今天是第五次测试。
晏羽带着李顺平等铁匠,又来到金峰山后背,老虎崖山下的村子。
为了武器测试的保密。
老虎崖山下的村子,一个十几户的村子。
已被晏羽,搬迁到西乡集镇去了。
晏羽向李顺平问道:“老李,你家分了多少田地来着?”
李顺平回道:“回东家,我家分了25亩田地,不过我全家,都在噪水河工坊这边生活,就我老父亲回去看过田地。”
“哦!等年底吧!年底让军工坊的军士,护送你回家看看。”
“谢东家,上次家里分了田地后,我父亲就是在两个军士的护送下,回老家看了看。”
“现在凤栖乡变化大吗?”
“变化很大,家家都有田地,都有余粮,不少乡民给东家建了生祠了。我父亲还被都长董源铭,亲自接待了,而且是全程陪着我父亲了。”
建生祠?
估计是农社官员,为了拍马屁搞的鬼。
但那都长全程跟着是对的。
军工坊的匠人及家属,离开军工坊生活区,哪怕是拉屎,也必须有军士跟着。
为了这些武器的保密。
晏羽在军工坊附近,建立了一个匠人,及家属生活区域。
里面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所有的吃住,都由军工坊掏钱。
除了不能随便外出,可谓是待遇极其丰厚。
聊着聊着。
一行人便走到老虎崖山下的村子。
晏羽说道:“老李,点火测试吧!”
“是!”
李顺平回完话,便抱着火箭筒,往一个简单的发射架走去。
“呼呜!”
尖锐的叫声响起,刺破金峰山后的山谷。
火箭腾地而起,一条长长的白烟,划过天际。
朝几里外的山林里砸去。
“东家!这次飞了5里地。”
李顺平兴奋跑回来汇报。
能飞5里,今后就有远程攻击手段了。
特别是在敌军不知情的情况下。
几百枚火箭弹,直接轰炸敌军大阵。
想想都给力。
晏羽回道:“好!就按这种火箭规格,大量制作,噪水河军工坊,今后只做这火箭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