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城的清晨,薄雾笼罩着皇宫的金顶,赵佶站在崇政殿前,望着东方的天际。群臣早已在殿内等候,议论纷纷。迁都之事,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
韩世忠上前一步,拱手道:“官家,迁都之事关系重大,还请三思。汴梁乃我大宋根基,岂能轻易放弃?”
赵佶转过身,目光如炬:“韩卿,汴梁虽为根基,但龙脉已伤,若不及时补救,大宋国运将岌岌可危。江南水脉丰沛,正是续接龙脉的绝佳之地。”
群臣面面相觑,虽心中仍有疑虑,但见赵佶神色坚定,不敢再多言。展云翔站在一旁,默默注视着赵佶的背影,心中明白,这位出家皇帝早已看透了一切。
迁都的旨意一经传出,汴梁城内顿时人心惶惶。百姓们拖家带口,纷纷南下。赵佶率领禁军,护送着皇室成员和朝中重臣,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一路上,赵佶时常独自骑马走在队伍前方,禅锋剑挂在腰间,剑鞘上的祥云纹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展云翔紧随其后,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动静。
“云翔,你可曾想过,这江山究竟为何而变?”赵佶忽然开口,声音低沉。
展云翔一愣,随即答道:“官家,江山之变,无非是人心所向。若能顺应天意,安抚民心,大宋国运自当昌盛。”
赵佶微微一笑,目光深远:“你说得不错。但人心难测,天意难违。此次南下,不仅是迁都,更是为大宋寻一条生路。”
经过数月的跋涉,队伍终于抵达了临安。江南的水乡风光,与北方的雄浑截然不同。小桥流水,烟雨朦胧,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
赵佶站在西湖畔,望着湖面上泛起的涟漪,心中感慨万千。禅锋剑在鞘中微微颤动,似在回应这片土地的灵气。
“官家,临安虽美,但毕竟不如汴梁繁华。迁都至此,恐难服众心。”展云翔低声提醒。
赵佶摇了摇头:“繁华不过是表象,真正的国运在于龙脉。江南水脉丰沛,正是续接龙脉的绝佳之地。只要我们善加利用,大宋国运必将重振。”
为了尽快续接龙脉,赵佶下令在临安城内修建一座巨大的水脉阵法。阵法以西湖为中心,连接城内各大水系,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
展云翔负责监督阵法的修建,日夜奔波于工地之间。他深知,这座阵法不仅关系到大宋的国运,更关系到天下苍生的安危。
一日,展云翔在工地巡视时,忽然发现一处异常。水脉阵法的核心位置,竟然被人暗中改动,导致阵法运转不畅。
“是谁敢在此动手脚?”展云翔心中一惊,立即下令彻查。经过一番调查,他发现幕后黑手竟是朝中一位重臣——礼部尚书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