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若真北伐,不可大意。”曹丕看向曹真,“你为主将,出镇长安,统领三军,守阳平关。”
“遵命!”曹真拱手。
“张合,郭淮,高览,尔等为副将,分别坐镇子午谷、陈仓、郿坞等地,务要守死要隘。”
“喏!”三人齐声应下。
“司马懿……”曹丕目光投向站在一旁的中年大臣,“你方才征战辽东,身疲力竭,此战暂且休整。”
司马懿微微颔首,面无异色,但低垂的眼帘下,却藏着一丝冷笑:“诸葛亮……你终于来了。”
三月二十六日,阳平关外围。
魏蜀边境的风,已变得肃杀。
曹真布下重兵,修墙筑垒,陈仓、子午、斜谷三路俱设伏兵。张合则巡视边境,密切注视蜀军动向。
蜀营内,诸葛亮日夜推演兵法,调动粮道,不发一兵一卒。魏军却始终不敢轻敌。
赵云私下对马云騄说道:“丞相这三年苦心筹备,只怕他图谋不止一战。”
马云騄一语双关地说:“说不定,他想的,是一步打进长安。”
就在这表面寂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春末,一场决定蜀汉国运的大战,正悄然酝酿。
建兴五年四月初二,洛阳宫中。
春光明媚,宫廷之中却一片肃杀之气。曹丕正在御案前眉头紧皱,来回踱步。左右文武不敢出声,只听得宫外有内侍匆匆跑来,单膝跪地,朗声道:
“陛下,殿外有一大臣求见,自称王司徒。”
曹丕一愣,随即目光一亮:“王朗?宣他进来!”
不多时,一位白须白发、面容严正的老人步入大殿,虽年近古稀,却精神矍铄,身披青蓝儒袍,腰悬玉简,正是曹魏老臣、素有儒林名声的王朗。
曹丕见状,起身相迎,笑道:“王司徒风骨依旧,朕甚喜之。今日前来,是有何要事?”
王朗施礼,缓缓道:“陛下,臣乃为北伐之事而来,愿助陛下一臂之力,解此烦忧。”
曹丕点头:“正好,朕近来烦闷不已。十日前,诸葛孔明竟传书至洛阳,战书挑衅,约朕十日后与其在渭南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