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县衙官吏们早早到了酒楼,徐文俊没有让他们多等,也是早早到达。
徐县令设宴,县衙的官吏自然都很上道,一个个带着礼物去赴宴,也想试探试探,这个新来的上官是个什么性情。
他们和前任胡县令共事几年年,样样都磨合的不错,换了个新县令,也不知道会相处的怎么样。
酒宴共设了三桌,坐的满满当当,菜肴也以当地的山货、河鲜为主。
徐文俊上首而坐,看着大家准备的礼品开玩笑的说道。
“本官初来乍到,你们可别送太贵重的礼物,到时候恐怕还礼不起。”
大家纷纷表示只是一些薄礼,并无贵重之物。
接着徐文俊招待大家落座,待大家坐好,他首先开口说道。
“如今府衙的运转本官了解了一下,多亏了诸位,本官年岁是在场最小的,也是初次担任县令,还需要诸位多多照顾,如今石林县一切稳定,就按照各自的职责,保持原样就行。”
下属们听到这话都松了口气,就担心这新来的县令“新官上任三把火”,东搞西搞让大家难堪。
大家纷纷拍起了马屁,徐县令如何年轻有为,华朝最年轻的县令,独孤公的弟子等等,想必有些门路的已经把徐文俊的底线探清楚了。
纷纷按照官职大小开始了敬酒,徐文俊来者不拒,猴子在一旁帮忙斟酒,每杯酒都不敢倒满。
每位下属和乡绅徐文俊都会问询几句,一番饮宴下来,徐文俊对他们又有了更深的了解,基本关系也弄清楚了。
这时候徐文俊心里已经选定了一位本地人作为他的心腹为他办事,就看对方能不能为他所用了。
至于徐文俊为何要动这小心思,也有着一些说法。
朝廷为防地方官徇私,实行同乡回避、异地做官的制度,每位官员都不得在自己家乡任职,石林县当然也是如此,从徐文俊开始,县丞、主簿、县尉都是外地人。
所以衙门里官员虽调动频繁,但胥吏群体在本地都是铁打不动,世代经营。
有编制的都是外地人,无品级的胥吏都是本地人,与当地黑白各道都有交往。
地方长官大多忙于迎来送往,做表面文章,以图尽快升迁,他们将繁杂的地方政务都交付胥吏办理。
而各房胥吏,若是上面的官员压制不住,整天琢磨的就是如何从朝廷、从百姓手中谋财夺利。
作为本地人的胥吏大多会抱紧成团,上瞒下欺,将官员架空起来,甚至不少地方的县衙居然是胥吏做主,官员们想做事都不行。
石林县并非如此,但徐文俊为了以后工作开展的顺利,首先想的就是在本地人中找到可以诚心诚意愿意帮自己做事的人。
他今日请宴的目的,除了拉近石林县上层人士的关系,方便以后安排政务,同时找到这样的本地人也是一个重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