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第115章 做不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5章 做不到(2 / 2)

萧云骧见左宗棠进来,停下笔,把草稿整理到一起。

接过左宗棠递来的书,压在草稿之上。

又从帐篷里拿出两把凳子,走到营帐外。

“左先生,我写了半天,正好休息下眼睛,咱们到帐外聊聊。”

此时正值农历九月下旬,天气晴好,气候宜人。

两人在帐篷边落座,萧云骧笑着问道:

“左先生,我写的这个大纲如何?”

左宗棠挑了挑眉,瞥了萧云骧一眼,本想嘲讽。

但转念想到,这个贼头虽举止轻佻,初衷却是为减轻百姓负担,给底层百姓活路。

到嘴边的嘲讽之语,顿时索然无味。

左宗棠是晚清官僚中少见的系统性关注农民生计并付诸实践的官员。

他出身“耕读传家”的湘阴左氏家族,曾祖父左逢圣灾年典当衣物施粥救济饥民,祖父左人锦设立“族仓”制度应对荒年,家族传统使他对民生疾苦格外关注。

他自幼研习儒家经典,推崇“民为邦本”理念,认为“天下糜烂,需以民生为急”,这成为其执政核心理念。

任浙江巡抚时,面对战乱后的饥荒,他刊发救荒办法,匀拨钱米赈济灾民,还动员军队开垦荒地,招徕邻省农民恢复生产。

西北平叛期间,对因战乱流离的难民“资遣回籍”,发放赈粮、耕牛和种子,助其重建家园。

妥善安置从沙俄控制下归来的吐尔扈特族人,发放抚恤银两、羊种和生产工具,确保他们“无冻馁之虞”。

除具体举措外,还有赋税改革。

在湖南主持地丁漕粮改革时,他提出“以减为增”原则,减轻农民负担,打击地方豪强对赋税的操纵。

西北治理中,推行“轻徭薄赋”,鼓励垦荒,恢复因战乱荒废的农田。

还有政策扶持。

他强调“水利为农业之本”,在陕甘地区兴修水利工程,如修复宁夏唐徕渠,提升农田灌溉能力;推广桑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拓宽农民生计来源。

他做这些的出发点,当然是传统士大夫家国天下的情怀,以及维护清廷统治,比如通过赈灾防止民变。

但客观上改善了部分农民处境,这也是事实。

当然,这不妨碍他镇压陕甘回民时手段严酷。

人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的“好人”“坏蛋”叙事模式,不适合成年人的世界。

何况“黑白”概念,每个时代理解和定义不同。

不过梁启超评价他“用兵不忘恤民”,《清史稿》称其“所至之处,必以民生为念”,大体还算公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