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四川没有优质的燧石矿,制造燧石工序繁杂,且良品率不高。”
“三是水力作为动力,受季节影响较大,丰水期水量过多,枯水期水量又不足,颇为麻烦。”
萧云骧听后不住点头,几人说着便走到了成品仓库。
仓库旁有个偌大的靶场,工匠们正在验枪,“砰砰”的枪声不断传来。
萧云骧走上前去,从一个工匠手中接过一把新制的燧发枪。他熟练地检查燧石是否完好、火门是否通畅、推弹杆和油脂等工具是否齐备。
接着取出纸制定装弹,咬开纸弹壳末端,将少量火药倒入枪机火药池,随后关闭火门盖以防洒落。
再把枪口竖直,将剩余火药倒入枪膛,用油脂纸包裹后塞入枪膛,抽出推弹杆,用力压实弹丸和火药,扳动击锤至半待发状态。
然后瞄准、击发,四五十米外的木板靶瞬间被打出一个弹孔。
打完一枪,萧云骧看了看这把燧发枪,只见其枪身护木颇为粗糙,只是简单地涂了一层油漆,没有后世博物馆中那些精美的花纹。不过,作为批量生产的制式武器,这倒也无妨。
“守存,这枪的零件还是无法完全通用吗?”萧云骧问道。
丁竹溪面露难色:“大王,我们没有精密的机床,很多零件还是靠工匠手工打造,虽尽量统一了标准,但还是很难做到完全通用。”
萧云骧把燧发枪还给试枪的工匠,几人朝着丁竹溪的现场办公室走去。
刚走进办公室,萧云骧便对丁竹溪吩咐道:“守存,我们不搞大锅饭,对于产量高、质量好的工匠,奖金该给就给。”
“能进行技术创新的工匠,更要重奖。枪械局的这些制度,必须坚决推行。”
“大王,我们一直在执行,一些细节我与工匠们确定好后,报给大王审核。”丁竹溪回答道。
萧云骧摆了摆手:“这些细节你直接决定就行。”说完,他向身后的卢岭生招了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