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华鲟级攻击船,既排水约150吨,船长约35米,宽约7米,桨帆两用,配备18门火炮(侧面各8门,船头船尾各1门);
其中船头炮40磅,侧舷炮为8磅,船尾炮24磅,吃水2米;
每艘配有95名人员。其中桨手40人,炮手45人,水兵20人 ,军官士官10人。
是西军水师当下的主力战舰,配有数支舢板,用于救援落水人员。
白鳍豚级护卫船排水约60吨,长25米,宽5米,浆帆两用,速度极快;
配备6门火炮,配员50人,吃水深度约1.5米,是兼具速度和火力的中型战船。
西军还有200吨的扬子鳄级攻城舰,配备重型火炮用于攻击城墙。但因汉江冬季水浅,仅在长江使用。
担任近战突击任务的江豚级突击船,在后续的船队里。
一路上,船队除在光化和谷城两地,遭遇清军轻微抵抗外,其余行程颇为顺利。
因水路较快,他们控制速度,与陆上主力保持一日行军距离。
当船队驶过襄阳上游的白湾,就可遥遥望见位于汉江两岸的襄阳、樊城双子城。
江面在此骤然变宽,最宽处约四五里,至襄阳和樊城之间又被河道约束,宽仅四五百米。
冬季枯水期,江心水深3米多,稍近岸边便只有2.5米,接近攻击船的作战极限。
江面上有两三处大小不一的沙洲浅浅露出水面,上面只有水鸟,并无人工建筑。
远远望去,襄阳和樊城城墙下的码头,数百码头力夫正搬运货物。
见西军船队到来,他们纷纷抛下货物,大呼小叫地向城内撤退。
站在一艘中华鲟级攻击船船头的黄金爱,听到隔壁白鳍豚级护卫船上有人大喊:“统领,趁清妖慌乱未防备,我们去抢城门。”
转头一看,正是水师少尉石青山。
他站在旁边的白鳍豚级护卫船船头,指着前面的襄阳和樊城兴奋大喊。
这石青山出身重庆袍哥,自幼在长江边长大,水性极佳。原是林凤祥军的上士,加入水师后升为少尉排长。
黄金爱用望远镜眺望襄阳。城墙上虽有旗帜迎风飘扬,却不见清军士兵。城门敞开,力夫们正纷纷涌入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