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在晨光中闪烁着银色波光,河岸两旁,原本杂草丛生、垃圾漂浮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绿植,它们在微风中摇曳,向早起的人们问好。村里的孩子们背着书包路过河边,会停下脚步,好奇地观察嫩绿的新芽,偶尔捡起一片掉落的花瓣,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
老人们早早来到河边,有的打太极,一招一式透着沉稳与从容;有的坐在石凳上,晒着太阳,唠着家常,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年轻人们更加忙碌,分成小组,有的清理河道残留的垃圾,有的规划生态旅游项目,还有的和专家视频连线,请教环保和农业发展的问题。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支持这项改变。村里的张富贵,靠着过去在河边开办的小作坊赚了不少钱,如今整治河流,他的作坊面临关闭,自然满心不满。
“你们这是断我财路!” 张富贵气冲冲地找到我们,脸涨得通红,活像一只斗鸡,“这河脏了这么多年,不也好好的?干嘛非要整治,搞得我生意都做不了!”
“富贵叔,你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我耐心劝解,“河流整治好了,生态旅游发展起来,村子会有更多机会,比你开小作坊强多了。”
“哼!说得轻巧。” 张富贵双手抱胸,冷哼一声,“生态旅游?能赚几个钱?我这作坊可是实实在在的收入。”
“富贵,你忘了大禹治水的典故吗?” 李大伯走上前,语重心长地说,“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牺牲了小家,成就了大家。咱们现在整治河流,也是为了茅山涡的未来,为了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