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人。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注释:
阳还终阴,阴极反阳;指阴阳相生,事物之间相互转化。苞:通包,包容,容纳。圆方:指天地。陶弘景注:“言既体天地、象阴阳,故其法可以说人也。天圆地方,君臣之义也。理尽开闭,然后生万物,故为万事先,君臣之道,因此出入,故曰圆方之门户。
译文:
阳动而行,阴至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藏入内。阳返归初始为阴,阴到了极点为阳,两者相互转化。凭阳而动,道德就会产生;依阴而止,形体就会产生。从阳的方面去追求阴,要以道德包容对方;从阴的方面去追求阳,就要走出暗处实际去做。阴阳之间相互依赖,就是因为纵横开阖、开启闭合而形成。这是天地万物运行之道,也是游说他人的方法。因此,可以说捭阖之道是万物运行的根本,是解决天地间所有问题的关键。
朕,刘祜,生于深宫,殁于权谋。若后世能以笔墨窥见朕这一生,或许能明白:帝王之名,不过枷锁。
朕这一生,始于深宫阶前的一声喟叹,终于南巡车驾中的半幅血帷。若后世翻阅史册时稍作停留,或能窥见「汉安帝」三字背后,不过是个被皇权碾碎的凡人。
永初元年(公元106年)隆冬,十三岁的我跪在章德殿冰冷的金砖上,听着帘幕外邓太后与群臣争论该让哪个宗室子继位。先帝刘隆夭折的哀钟犹在耳畔,他们已把玄色十二章服披在我单薄的肩头。册封那日,冕旒压得脖颈生疼,邓太后攥着我的手说:"陛下需知,这天下终究是你的。"可她染着蔻丹的指甲掐进我掌心,像一道带血的枷锁。
此后十五载,朕的朱笔永远追在长乐宫的墨迹之后。元初四年(117年)冬猎,我引弓射中一头麋鹿,马蹄刚扬起便被邓骘横鞭拦下:"陛下当以圣贤书为重。"他眼底的轻蔑刺痛了我——那种眼神,我在无数外戚脸上都见过。朝堂奏疏总先呈长乐宫批阅,太傅授课时屏风后永远立着记录的宦官,连寝殿熏香都混着邓氏熏染的沉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