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科幻小说>说书人:讲述小故事> 第18章 班尼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班尼特(1 / 2)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汉朝时有个大学问家叫孙敬,他年少的时候特别爱学习,记忆力也非常好,从小就立志做- 个有学间的人,故而经常晚上读书到深夜。但是读书的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瞌睡,醒来后孙敬常常因为自已贪睡而懊悔不已。有一天,孙敬依然在书房里读书,当他抬头思考的时候,目光停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想出一个克服犯困的办法。他随即找来-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端系在房梁上,而另端系在自己的头发上。 这样,一旦他累了困了想要睡觉时,只要一低头,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产生的疼痛就会使他惊醒并且困意全无。从这以后,孙敬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克服自己的困意,发奋苦读,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名通晓古今、博学多才的大学问家。

战国时期有一个大谋略家叫苏秦,同时也是非常有名的政治家。苏琴年轻的时候由于学问不深,虽然到。许多地方做过事,但都不被重用。回家后,就连他的家人对他也是冷淡,看不起他。这使苏琴深受打击,所以他立志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每当困意来袭时就拿出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在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就会突然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过来,坚持读书。这就是历史上“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

古代大思想家墨子有这么一句话:“志不强者智不达。”就是说没有远大志向、意志不坚强的人,学问也不会做得很好。一个有高远志向的人,为了达到一个坚定的信念,可以不顾一切,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排除前进道路上的所有障碍,义无反顾,大步前进。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大学问家。他小时候可是一个贪玩贪睡的孩子,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学习,因为记忆力比较差,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立志要改掉这些坏毛病。为了提高记忆力,每当老师讲完书,哥哥弟弟们读上一会儿,勉强背得出来,便一个接一个丢开书本,跑到院子里玩。只有他不肯走,轻轻地关上门窗,集中注意力高声朗读,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能够不错一字地背诵,才肯休息。京尚典雄本林

为了克服睡懒觉的坏习惯,他就在睡觉前刻意喝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后来聪明的司马光把圆木枕头放到硬邦邦的木板床上,因为圆木枕头放到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司马光即使做了官之后还是刻苦学习,一直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大学问家,并编写出了《资治通鉴》这样的惊世之作。而这些,都是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志向。重盐前“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无论现在的学问是深是浅,只要有志气,就一定能够做成事情。相反,就算现在学问很高,但是没有远大的志向,也只会是原地踏步,最终会被其他人超越,因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班尼特怎么说呢?从开服至今一直可以用算是一桶万金油,今天我们来讲讲班尼特蒙德最倒霉的冒险家。

我叫班尼特,是蒙德最倒霉的冒险家,也是被这个世界“抛弃”的孩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