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成到了午后才回营,两人二话没说,就朝双牛坡而去。双牛坡的地势就像他的名字,犹如两只低头睡觉且屁股相对俯卧在地的水牛。宽阔的驿道在两只牛屁股的中间通过。这时两面的坡上各有一个越军万人步兵方阵,驿道上有数个较小的步兵方阵把前进的路堵的水泄不通。万人步兵方阵的前三排皆为刀牌手,手持钢刀,举着巨大的盾牌。之后是三排弓箭手,大概是对峙了一早上累了,此时正坐在坡上休息。方阵的后面是长枪手,还有使用其他武器的士兵,也像弓箭手一般席地而坐。
越军占据高地,康王这边却是一马平川,聚集了两个万人方阵。两边军队相距大约两千步,却谁也不向前一步,远距离靠眼神交锋。易苗和李济成来到方阵最前端,近距离观察敌阵,康王的士兵认识李济成,所以任由二人来去。看了半天,易苗没有发现越军的帅旗所在。易苗便对李济成说道:“李哥,可敢到敌人阵前一游。”
李济成哈哈大笑,说:“正有此意。”
易苗和李济成并辔而行,说笑着朝越军的方阵而去。在二人到达对峙中心时,越军发现了他们,山坡上原本休息的士兵开始一片一片的站起,紧张的拿起了弓箭刀枪。康王方阵也注意到敌军方阵的动静,士兵们也纷纷站起整队,严正以待。易苗和李济成对战场中陡然升起的杀气浑然不觉,继续遛马而行。等到离越军最前排的士兵大约两百步时,易苗不再前进,而是沿着军阵前沿而行,一副检阅越军的样子。易苗有意无意地把李济成让在里面,自己侧身面对越军。
越军原以为是康王派人投书,所以一直没有人命令射箭。谁知道两人不是来投书的,却似完全是来挑衅的。一名越国军官气恼不过,当即开弓搭箭。弓弦之声拉响时,易苗就发现了在人群中的这名军官,悄悄把铁胎弓握在了手中。一支羽箭从侧前方急速射向易苗的腰部,待羽箭来到身前,易苗左手向上一撩把箭身牢牢抓在手中。然后易苗调转箭头,把羽箭搭上自己的铁胎弓,开弓把这只羽箭射向刚才射箭的越军军官。越国军官惨叫一声中箭倒地,他身边的越军瞬间散开,在方阵之中让开了一个圆形的空白地带。这时,越军阵地中,传来开弓的命令,易苗笑着对李济成说:“李哥,我们射他一个来回。”
李济成也摘下弓箭,开始挽弓。易苗的马匹一路斜着奔跑,带着李济成的战马一起远离越军军阵。一阵箭雨袭来看似不少,易苗挥舞铁胎弓,拨打掉来袭的两只箭支,仔细观察,大多数箭支根本就没能靠近易苗,远远的就落在了地上。易苗取出四支箭,夹在指间,“嘭,嘭,嘭,嘭“依次射出,每次都有敌方弓箭手应声而倒。越军弓箭手虽然身处高地,视野和射程都占优,但是同样前排的刀牌手的盾牌也保护不到他们。李济成也对着越军射出两箭,易苗专心射箭并未留意李济成是否射中。大概离越军军阵两百五十步距离时,易苗又拨马斜着靠近越军军阵,如此往复。离敌军军阵近时,他就挥舞弓背拨打掉射向他和李济成的箭支。离敌军远时,他就搭弓射箭。
康王的军队看到二人如此戏耍越国军队,士气大振,纷纷敲击兵器,大声呼喝为他们二人助威。易苗和李济成在越军的三个军阵前射了一个来回,越军的军阵也没有前进一步。就在易苗打算返回本阵时,越军驿道上的小方阵中一阵混乱,几十匹战马穿过步兵方阵,来到方阵前方。易苗对李济成说:”大哥,好了,玩够了,咱们回去吧。“两人掉转马头朝己方阵营飞奔,李济成回头看到那些越国骑兵并没有追来,也就放下心来。知道他们二人的此番闹腾并不会引发大战提前到来。
二人回到本阵,迎来了士兵们对待英雄般的山呼,众人不认识易苗,但认识李济成。“李将军威武,李将军威武。“:呼喊声回荡在双牛坡久久不散。
二人没有在阵前逗留,径直朝李济成的营房而去。刚回到李济成的大营,就有康王的传令兵把李济成召去问话了。易苗在李济成的中军帐等了半个时辰,李济成才返回。李济成进了中军帐,把头盔扔在案几上,端起茶杯就一口喝干。易苗看他面色不悦,试探着问:”怎么了,康王骂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