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于八阿哥和十四阿哥的心思,在康熙眼里,已经是昭然若揭,倒是老四……
康熙很犹豫,希望胤禛成为自己的继承人,但又不希望胤禛自己希望成为继承人。
康熙此刻的心态有些扭曲。大概就是,我可以给你,但是你不能问我要的一个心态。好在胤禛的行为在康熙眼里还是很满意的。
如今京城的人际交往像是一个巨大的网络,本来都只是平静的隐藏着,这次倒是有许多人都忍不住的自爆了出来。
若是这次按结党营私清算,恐怕得空半个朝堂,康熙叹了口气,质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这么着急的认新主了呢?
康熙这几日心情并不好,所以也没怎么见大臣,而是花了更多时间带弘昭,带弘昭的过程让康熙觉得很治愈。
康熙时常把弘昭和年幼的胤礽比,发现弘昭比胤礽聪慧,也比胤礽懂事,更重要的是比胤礽更有韧性。
人家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弘昭以后的成就必定不凡,小小年纪就沉得住气,并且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一个两岁多的孩童在克己复礼上表现的比大多数的大人都好,这让康熙更是看重弘昭。
康熙对老四这一家子都满意极了,但是他却从没有想过让老四当太子,他不敢赌。
他是皇帝,自然知道权力很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看看太子就知道了。
自己曾经对太子也是很满意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太子开始利欲熏心,慢慢的,把权利看的比自己这个阿玛都重,才走到如今这一步。
康熙虽然已经决定复立太子,但他也只会是太子,康熙虽然还有一丝丝幻想,太子能洗心革面,但是理智告诉康熙,自己的胤礽再也回不来了。
康熙不想重蹈覆辙,而且胤禛若是真有此心,那威胁可比原先太子的威胁大太多了。
不说皇后和钮钴禄一族,还有那么多的文官武将,或许到时还有佟佳氏的加持,康熙不喜欢那种命悬于剑的感觉,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可能,也不行。
所以对于如今胤禛的避让,康熙是满意的,康熙心里已经想好,如果胤礽能改过自新,那就再给胤礽一次机会,如果胤礽仍然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那他就全力培养胤禛和弘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