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娅的目光落在自己前面的屏幕上,每排座椅都配置了一块这样的屏幕,只是美屏幕的位置并不在前方座椅背面而是在其上方,也就是自己面前偏上的位置。因此,要想舒适地观看屏幕,就只有把头部紧紧地靠在座椅的头枕上面,当然这也就是脑透的最佳姿势了。米娅把座椅的角度调整了一下,让自己可以躺的舒服一点,然后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屏幕中正在循环播放着硅峰的介绍片,完整的看完这个影片之后,米娅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原来,硅峰并不是一个传统的摩天办公大楼,而是一个从AI技术研发到的消费生态系统——从概念创新、投资运营、模型训练、应用开发、设计制造、市场验证直到修改迭代,由一堆不同的创业公司,更准确说是创业者,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根据视频介绍,硅峰大厦从地下2层到地上18层都是所谓的“应用场景空间”,也就是对内部租户和外部客户都开放的服务空间。看起来非常像大型室内购物中心,每层的挑高都相当可观,里面的经营设施从服装百货、超市、餐厅、咖啡店、健身房、酒店、洗衣厂、理发馆……甚至到综合性医院一应俱全,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社会,而且每个业态都有多家企业,硅峰对这些企业采用末位淘汰的办法,一旦有商家被淘汰,就会有新的商家补充进来。所以别看硅峰这个市场不大,里面的竞争还是相当充分的,比如光咖啡店品牌就有五家。入驻硅峰的企业与外面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必须基于AI技术驱动自己的业务,与此相匹配,这里的行为规则与管理方式也自然与外界不同。
大厦18层以上是办公空间,每家企业可以租赁专属自己的办公空间,但硅峰并不鼓励这么做。在这里按雇员人头支付共享办公空间的费用非常低,而租赁独立办公空间折算下来则是这个费用的数倍。因此里面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在共享办公空间开放办公。从视频上看,在共享区域中没有固定的座位,到处都是十几米长的弧形办公桌子和供三四个人围坐的洽谈圆桌,另外还有适合坐着或躺着的长沙发。这里消除了公司和业态的空间界限,不同背景、不同专业、不同想法的人经常会不经意地碰到一起,然后碰撞出巨大的火花。一旦一个人有了很好的创意,也能在硅峰中很轻松地找到可以帮助他完善设计和实现这个创意的人。
介绍片尾提示:若想真正体验硅峰,请加载硅峰APP,并特别声明不加载这个程序并不影响你进入硅峰,但你几乎无法真正享受到里面的任何一项服务。米娅想了想,还是决定先不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