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琳若真想去,天上下刀子也拦不住,所以给不给她发不发请帖,请帖发到谁手里,对赵琳来说,意义不大。
但叶星辰不这么想,这是那些人对自己的态度,比对赵琳这个主母还要看重。
所以,叶星辰出门的时候,主动分担了主母的职责,那便是带家中的女儿出门见世面。
叶星辰本来还想带着叶欢颜,但叶欢颜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腿还没好全,不能乱跑。
最后,是叶星辰、叶宁安两个人悄悄出的门,也没打算去知会赵琳一声。
其实,大可不必,赵琳不会不同意让她们去的,有人免费教自己孩子上课,孩子也上赶着去学,师生情谊,双向奔赴,赵琳何必棒打鸳鸯。
叶承珲:棒打鸳鸯不是这么用的。
赵琳:这不重要,我们来介绍一下国子监。
国子监在城东一处郊外的半山腰上,和平阳侯府开办的“文昌书局”很近。
正值七月,天气热得不行,国子监却是个乘凉避暑的好地方。
国子监四周有密林环绕,又有山峰错落,夏日里山风习习,吹走许多暑气,到了冬日,又刚好挡住四面寒风。
当然,这等好地方,也不是谁都能来。
皇亲国戚,自是没有不能去的地方。
皇室宗亲之下,便是普通人,普通人想进来,入国子监读书即可,每月三十两的束修,需要通过考核,需得年满七岁。
入国子监读书之后,二十岁及冠之年,必须结业,如若不能,那就等于除名。
据说,自国子监成立以来,除名者寥寥无几,可真是要多丢人有多丢人。
只是,国子监略微有些穷,虽说里面读书的非富即贵,鲜少有贫民,还常常得到富贵子弟家里的赞助。
但国子监每年举行游学,花销甚是巨大。
内务府拨款有限,国子监也不是优先拨款的对象,国子监就只好想办法开源节流,将后山用于达官显贵举行宴会,便是其中之一。
国子监风景优美,山水宜人,是读书的好地方,不好明目张胆的沾染黄白之物,于是,对于举行宴会的人选做了许多规定。
总结下来,一共四个字:有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