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厂步入正轨,湘城两县的人才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曾经流向一线城市的高学历人才开始回流,在厂区的实验室里,海归博士团队正在攻关下一代芯片散热技术;而本地的年轻人则通过培训掌握了精密设备操作技能,有人甚至参与到生产线的优化改造中。
产业链的集聚效应也愈发显着。周边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纷纷升级设备,学习星达的智能化管理模式;物流公司投资建设了自动化分拣中心,与星达的生产节奏无缝对接。县政府顺势推出"科技人才安居计划",用税收优惠吸引配套企业入驻,规划建设科技人才公寓和国际学校。
沈知意再次来到湘城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曾经寂静的郊区如今车水马龙,厂区外的商业街开满了科技主题咖啡馆、程序员客栈;夜幕降临时,宿舍区的灯光与车间的作业灯交相辉映,宛如一片璀璨的科技星河。陈博文递上最新的财务报表:"沈总,生产线产能已达设计标准的120%,预计明年就能收回成本。"
站在智能车间的监控大屏前,沈知意看着机械臂精准作业、AGV小车有序穿梭,欣慰地说:"这不仅是一座工厂,更是湘城崛起的引擎。告诉所有员工,星宁集团的海外事业部即将启动,表现优异者将获得参与国际项目的机会。"
消息迅速传遍厂区,当晚的员工论坛沸腾了。有人发帖:"在家乡也能触摸到世界前沿科技,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未来!"而在宿舍区,新入职的硕士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如何利用公司的资源开展科研项目。湘城的夜风中,梦想的种子正在这片科技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