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11月9日,阿厦市的量子建造工地上空,机械臂组成的银色洪流穿梭如织。沈知意站在悬浮观景舱内,俯瞰着88层写字楼的施工现场。AI实时数据在量子屏幕上跳动:35%的结构已完成,比传统工期快了整整三倍,而机械臂阵列正以每分钟铺设200平米纳米建材的速度推进。
财富核爆:薪资体系的降维打击
“发薪日到了!”随着沈知意一声令下,量子区块链系统瞬间激活。工人们的智能终端同时震动,机械臂自动生成的薪资单闪烁着金色光芒:普通工人基础工资10万 + 30万奖金,税后到手40万新台币;转型后的智能建造公司员工,账户直接涌入100万现金奖励。
在员工宿舍区,欢呼声冲破量子隔音屏障。建筑工人陈大勇盯着手机上的数字,手指微微颤抖:“以前一年都赚不到的钱,现在一个月就到手了!”他的妻子通过量子视频通话激动落泪,背景里,机械臂管家正自动将新鲜采摘的无土栽培蔬菜送入厨房。而在工程师专属公寓,博士生出身的林薇收到了额外的股权奖励,机械臂推送的星宁股票价值已达200万。
垂直城市:千米巨构的科技野心
当众人沉浸在财富喜悦中时,沈知意的机械臂矩阵已展开更宏大的蓝图。三栋130层的“星穹塔”规划图在全息投影中缓缓升起,85层的地下空间将容纳全球最大的量子芯片洁净车间、超导体研发实验室以及地下能源枢纽。“传统建筑最高纪录是迪拜哈利法塔,”她的声音带着征服者的豪情,“而我们要用四个月,重新定义人类建筑的极限。”
为实现这一目标,星宁启用“量子堆叠建造法”。机械臂将大楼分解为百万个纳米级模块,在空中进行三维拼接;地下施工则采用磁悬浮盾构机,超导体驱动的钻头以每小时10米的速度掘进。某德国建筑专家通过量子会议惊呼:“这不是建造,是在书写物理学的新篇章!”
生态闭环:未来人居的全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