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在万家镇他们取得了一次大胜,缴获的物资可能比国府三年发的还要多,在清点战果的时候,他们清楚的记得自己和战士们脸上的喜悦。
但是即便是在这场大胜里,有些人也永久离开了,那些鲜活的面容长眠于地下,再也不会出现。
这让余继承想起了自己以前经常看的史书,一场激烈残酷的战役,应该伴随着无数战士英勇的行为,但是史书上只有寥寥几笔,记录着某年某月某日,某地某城陷落或者收复。
那些年轻的生命,那些无人知晓的名字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史书上那薄薄的一页纸,省略了多少人的生命?又承载着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
“我记得有个伤员叫田小牛,川省宜宾人。原本叫大牛,但是身子骨比较瘦弱,所以大家调侃他只能算小牛,他希望大家还叫他大牛,是吧?”
“还有个叫白云鹏,丰沛人。原来是教书先生,投笔从戎后留下了四封家书,希望死后能寄给家里。”
“牟子礼,邺城人。是个放牛娃,最大的愿望是每天能吃三顿饭,过年能穿一双新布鞋……”
“……”
余继承一行行记录着这些烈士的情况,王根生默默敬礼,转身去操办烈士埋骨的事。
龙文章也准备转身,余继承却叫住了他。
“等等!龙排长。”
“连长还有什么吩咐。”
“二排的几个战友,我只记录了名字,还不知道他们有什么未了心愿……”
“连长记这个做什么?”龙文章有些奇怪。
“我希望在胜利后,代替他们去完成未了的心愿。如果有一天我也战死沙场,希望还有人能记得我,记得我们的心愿。”
“未了的心愿……”龙文章回想起那些战死沙场的弟兄,战争时期的士兵的条件是极差的,饿了没有食物吃,冷了没衣服穿,病了没有医生药品来治,很多时候战士们脚上穿的草鞋都需要自己在夜里抽时间去打。除了战斗减员之外,国军战士中冻死、饿死,或者因为小病久不治而失去战斗力的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