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大学,百年大礼堂。
这里曾接待过无数的诺贝尔奖得主与国家元首,但从未像今天这样,座无虚席到了连过道都站满了人的地步。
穹顶之上,古朴的吊灯洒下庄严的光晕。台下,数千名来自各个院系的学生、白发苍苍的教授、乃至闻讯赶来的社会名流,正襟危坐,神情肃穆。
而在礼堂的每一个角落,都架设着专业的直播设备,冰冷的镜头,将这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座谈会,同步传送到了全网数以亿计的屏幕前。
钱校长亲自担任主持,他站在讲台旁,看着台中央那个,只是懒洋洋地靠在沙发椅上,仿佛对周遭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的年轻人,眼神里,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热忱与敬畏。
“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钱校长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回荡在礼堂的每一个角落,“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韩叶先生。我相信,关于‘科学的边界’与‘生命存在的形式’,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无数的疑问。现在,提问环节正式开始。”
话音刚落,台下,一只手臂,坚定而迅速地举了起来。
是那个刚刚成立的,“韩叶哲学思想研究会”的会长。
他叫陈景,哲学系的博士生,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穿着熨烫得一丝不苟的白衬衫,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属于象牙塔顶端的,精英式的,文质彬彬。
在钱校长点头示意后,陈景站起身,从容地走到了过道的话筒前。
他先是对着台上的韩叶,不卑不亢地微微躬身,随即,清了清嗓子,开口了。
他的声音,清晰而富有磁性,充满了思辨的魅力。
“韩先生,您好。康德曾言,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律。而尼采,则在查拉图斯特拉的口中,预言了‘超人’的诞生,那是一种,能够自我立法,重估一切价值的存在。”
开场白,引经据典,瞬间就将整个座谈会的格调,拉到了一个极高的,学术层面。
台下的教授们,纷纷露出赞许的目光。
而陈景,在铺垫完毕后,终于图穷匕见,将那个他与他的研究会,精心准备了整整一晚上的,终极问题,抛了出来。
“那么,请问韩先生。”他扶了扶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直刺台上的韩叶,“在您看来,当一个独立的个体,真正拥有了,您所展示的那种,足以‘一指花开’的,超越凡俗的力量之后,他又应当如何,去面对那随之而来的,存在的虚无感?又该如何,为自己那超脱于世俗法则之外的行为,重新确立一个,坚不可摧的,价值锚点?”
这个问题,又大,又空,又充满了哲学式的傲慢。
它像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试图将韩叶,强行拖入他们最熟悉的,最擅长的哲学辩经领域。然后,用他们那浩如烟海的理论与逻辑,来解构,甚至“审判”这位,在他们看来,空有力量,却缺乏“思想深度”的超凡者。
直播间里,弹幕瞬间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