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而今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没那么玄乎,但是确实是有种沉疴尽去的味道。
也许是他终于彻底融入进这个世界了。
这次问清楚了,知道北在哪儿,那就出发吧。
随着天色越来越亮,路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推车的,挑担的,骑驴的,汇聚成人流往北而去。
还好语言是能听懂的,听着一路上的张家长、李家短,刘德信终于看到了城墙和高大的城楼。
永定门。
门口设有关卡,几个黄狗子在查良民证,顺便吃拿卡要。
良民证是必备的,而且之前老罗安排押车的时候给办了一系列证件,刘德信都随身带着。
大冷天的,不是鬼子查岗,流程就没那么繁琐,搜的也不严格。
刘德信身上什么都没带,也说是想进城找个事儿做,挨了狗子一脚就进了城。
玛德,早晚给你一锤子!
拍了拍身上的土,老刘暗骂了几句黄狗子,迈步进城,开始了第一次的四九城之旅。
感觉很奇妙,就像当年高中去帝都游学,看了升旗,逛了清华和北大,一路上纠结到底要上哪个学校去海族馆参观时,同学吐槽这地儿不挂牌子还以为是市里。
而现在的四九城,和保州城比,差距肯定没后世那么明显,风格差不多。
经过岁月洗礼,建筑斑驳陆离,有着厚重的历史感。
街道宽阔,用砖铺就,不少地方也是凹凸不平。
两边店铺林立,各种招牌幌子随风摇曳,特有的京味儿招呼此起彼伏。
那真叫一个说的比唱得好听。
已经有人力车出来跑生意了,车夫们拉着车在大街小巷穿梭。
偶尔有一辆汽车驶过,总会引起路人的指点。
刘德信一路走一路张望,欣赏着这个时代的京城。
不对,现在的京城应该是徽京,还有雾都。
天已经大亮了,各种小吃摊也都摆开了,豆汁儿,焦圈儿,卤煮火烧,炸酱面,香气四溢。
呃,豆汁儿不算,那味道有点承受不起。
曾经在北漂的时候去试过,结果就是糟蹋东西糟蹋钱了。
远不如卤煮和门钉肉饼能让人接受。
忙活了一晚上,也该补补了。
现在还没有落脚点,这人来人往的,空间的东西暂时不能用。
就随便找个摊子,凑合着吃点儿得了。
刘德信扫了一遍各种吃食,首先排除了豆汁儿这种已经知道威名的,何必再找罪受。
其次排除的就是新鲜的没吃过的,什么面茶、排叉,初来乍到第一餐,要稳。
然后就是尽量不选肉的,这年月穷人吃点荤腥,谁在乎什么肉什么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