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看上哪间屋子了?”
何大清领着刘德信转了一圈询问道。
时间已经来到了两天后,刘德信忙碌了两天之后,终于有了时间去95号院看房子了。
正好何大清也在家里没有接活儿,就带着他把院子都转着看了看。
不得不说,这个三进的四合院比刘德信之前买的敞亮多了,要不是跨院都已经废弃,屋子也显得残破,估计也轮不到按房间售卖给老百姓,早就被人整个买走当府邸了。
“都挺不错的,我打算租下前院的西厢房。”
现在这套院子里,就中院人比较多,剩下的屋子都不大,刘德信首先就排除了中院。
后院的屋子还那么靠里,生活上不太方便,所以最后的选择就是前院,正好还有西厢房留着。
“这个不错,以后出行干什么都方便点,那咱们就去谈谈。柱子他娘,准备点儿菜,让柱子先收拾着,回来我们喝两盅。”
何大清跟家里交代了一下,就带着刘德信去找房东谈谈条件,签租赁契据了。
考虑到还没和姑姑一家商量,刘德信就签了一份短期的,6个月,然后补充了特殊约定,自家可以优先续约,后续无固定期限,可以随时终止,提前一个月通知就行。
之所以能谈下来,一是多少关着何大厨的面子,主要还是刘德信约定付的是大洋和粮食。
现在纸币形同废纸,房东都倾向于短租,方便跟着贬值速度涨价,押金坚决不要纸币。
遇到刘德信这样的大主顾,那条件就好谈多了。
“走吧,刘老弟,事儿也办完了,回家喝两杯,回头让柱子他娘帮着收拾下屋子,来人就能住了。”
何大清看着一切都办好之后,拉着刘德信就往家里走。
“诶,何老哥,帮忙跑了半天,怎么还能让你请客呢,回去叫上嫂子和柱子,在外面吃得了,我请客。”
“外面吃像话吗,这不是打我脸吗?走,回家吃去。”
拉拉扯扯始终不是刘德信的强项,只好跟着回到了95号院。
何家已经开始收拾饭菜了,何雨柱没等他爹回来,就开始上灶做饭了。
这次没有其他人了,就是何家四口加上刘德信,简单的弄了几个菜,众人一起坐下来开吃。
何氏抱着小雨水喂着饭,看上去确实气色好了很多,现在父子俩经常出去做席面,好东西带回来还能补补身体,这一劫算是过去了。
有当娘的管着,何雨柱的混不吝劲儿小多了,看起来以后大概率不会当个棒槌了。
席间何大清还说起了中院易中海的事情,上次刘德信提了一嘴百草厅,易中海还真托了人过去找白七爷看了,回来以后两口子都挺高兴的,之后一直在吃着中药。
看这样子白七爷是给了他们定心丸了,不管是男是女,只要能生出来一个孩子,两口子的心理压力估计就不会那么大了,也不会再为养老问题着了魔。
嘿,刘德信这也算是积德行善了,这个院子的住户都得承这个情才对。
这年头,绝户不止是简单的骂人,那是奔着扒皮抽骨,吃干抹净去的,甚至都不会等到人老就开始了。
从战乱年代出生的人们,都会恐惧着这一点,这是一个吃人的年代,字面意义上的。
建国后的移风易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激昂的火红年代里,余毒一直在社会中渗透着,被理想的光芒遮掩着,哪怕到了几十年后,依然残存甚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