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在附近吃过早餐后,杨齐就让谈晴在这儿等着他。
谈晴问:“干嘛去?”
杨齐说道:“开车呀,不然大老远的走着去么?”
但谈晴却说,到了一个新地方,最好还是打车,从当地司机那里,才能了解到更多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沧海桑田的万千变化。
杨齐则恍然点头,表示非常同意。
等过片刻,杨齐叫好的滴滴很快就过来了。
二人刚坐进车里,谈晴就怂恿杨齐跟司机去唠唠。
杨齐就开始了他的“话痨”模式。
于是,车子从出发地到武侯祠的这段路程,杨齐除了偶尔喝几口谈晴递到嘴边的水,基本上全程都在“叨叨”,惹得那自称自来熟的司机,都发出了“我都没见过你这么能说的年轻人……”的感叹。
说着说着,杨齐对面那个显示屏上,始终在循环滚动播放着的内容,就引起了他的好奇。
仔细读过,不觉跟着念了起来:
“九天开出一锦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杨齐好奇这首诗的雄浑瑰丽,下意识念出来后,就问那师傅关于这首诗的渊源。
那师傅也只是天长日久听惯了,只说写得好,但至于谁写的,他还真不清楚。
这时,“小时”就发挥了他那“百事通”的作用: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的组诗之二。
这组诗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对锦城的赞美,全方位展示锦城的历史文化遗存、名胜古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殷殷怀念,和对故乡风景人物、名胜古迹的自豪感。”
“原来如此……”
杨齐神往一阵,眼前那电子屏上,又开始滚动播放介绍着:
“锦城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留下了太多充满人文情怀的景点……但是,无论对锦城人而言,还是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武侯祠或许才是锦城旅游,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那师傅也跟着说道:“是啊,别看这么些年,锦城跟全国其他城市一样,随着经济发展飞速变化着,各种高楼大厦、商场商区等等现代化的东西遍地都是,但其实,无论社会怎么发展,经济怎么进步,高楼怎样多,都替代不了武侯祠,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地位。”
杨齐惊讶于师傅突然的博学多才,就笑道:“叔你不是说初中毕业么,没想到说起这些,倒是很有文化素养的样子哦。”
那师傅打个哈哈,便即解释道:“什么呀,叔刚才说的那些词呀,都是从各种宣传广告那些东西上学来的,再说了,咱会上这几句,拉客拉多了,乘客们尤其是外地游客听到我来上那么几句,是不是对咱锦城,印象会更好呢?呵呵……”
那师傅说着说着,忽然讪讪笑着。
杨齐就替那师傅补充道:“这样,师傅就能跑更多地方挣更多钱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