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都市小说>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第30章 调试风暴与“远大”的催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调试风暴与“远大”的催促(2 / 2)

找到了病根,就好对症下药了。虽然已经流片的芯片无法修改版图,但顾维钧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软件补偿”方案:通过微调DAC内部的某些校准参数,并配合输出端的一个小型RC滤波电路(这个可以在外部测试板上添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高频耦合噪声。

经过反复实验和参数调整,最终,虽然无法完全达到最初仿真设计的理想指标,但音频输出的信噪比得到了显着改善,基本达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至少,听起来不会有明显的杂音了。”顾维钧疲惫但欣慰地说道。

攻坚战二:驯服不羁的PLL

相比音频噪声,PLL不稳定的问题更加棘手,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芯片能否稳定运行在设计的目标频率(这决定了MP3解码的流畅度和处理能力)。

李志远利用“追光者”STA工具和购买的第三方电路仿真软件,对PLL模块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仿真结果显示,PLL的环路带宽(Loop Bandwidth)和相位裕度(Phase Margin)在某些工艺角(process corner)和高温条件下,确实处于临界状态,容易发生振荡或失锁。

顾维钧和负责PLL设计的工程师一起,再次审视了PLL的设计。他们发现,问题可能出在VCO(压控振荡器)的设计上,其频率控制曲线在某些电压下不够线性,导致环路难以稳定。此外,环路滤波器的参数选择,可能也过于激进,没有为工艺偏差和温度变化留出足够的裕度。

这又是一个设计上的瑕疵!要在现有硅片上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几乎不可能。

团队陷入了困境。如果PLL无法稳定工作在目标频率,芯片性能将大打折扣,甚至无法满足MP3流畅解码的基本要求。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林轩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们能不能不追求最高频率的稳定?”林轩在一次深夜的技术讨论会上说道,“远大的订单是针对低成本促销市场的,他们对性能的要求未必那么极致。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稍低一些的、PLL能够稳定工作的频率点?比如,目标频率是100MHz,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在80MHz或90MHz下,所有芯片都能稳定工作的‘甜点’(sweet spo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