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都市小说>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第81章 “龙芯”硅片归来,性能初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章 “龙芯”硅片归来,性能初探(1 / 2)

浅水湾的浪涛拍打着沙滩,太平山顶的杜鹃花开得正艳,香江似乎终于从持续了一年多的金融风暴阴霾中,嗅到了一丝复苏的气息。

股市在经历了惨烈的下跌后开始企稳,楼市虽然依旧低迷,但恐慌性抛售的浪潮已经退去。弥漫在城市上空的焦虑,渐渐被一种更为务实、也更具韧性的氛围所取代。

对于启明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而言,这个春天同样意义非凡。就在“启明二号”(Phoenix)MP3 SoC的设计数据,承载着公司巩固市场霸主地位的希望,被送往台积电最先进的0.35微米生产线后不久,另一项同样耗费了公司巨大资源和团队无数心血的战略级项目——“龙芯一号”(Longxin-1)DVD SoC,也迎来了它决定命运的时刻。

时间回溯到大约六周前,“龙芯一号”的设计团队在顾维钧和陈家俊的带领下,历经九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完成了这款高度复杂的数模混合信号SoC的最终设计定型和验证工作。相比“启明一号”VCD芯片,“龙芯一号”的逻辑门数量增加了近三倍,集成了性能要求更高的MPEG-2视频解码引擎、AC-3音频处理器、精密的光盘伺服控制系统、以及更复杂的系统总线和接口。其设计难度和验证工作量,都远非前者可比。

尽管时间紧迫,挑战重重,但在林轩关键时刻“神来之笔”般的技术指导(尤其是在低成本实现高性能纠错算法和优化模拟前端设计方面)、顾维钧和陈家俊严谨高效的项目管理、以及整个团队夜以继日的拼搏下,“龙芯一号”的设计最终还是按时完成,并被送往了选定的代工厂——这次,他们选择的是韩国三星电子位于器兴(Giheung)的0.5微米逻辑工艺生产线。

这个选择,是林轩和赵晴鸢深思熟虑的结果。一方面,三星为了在代工市场追赶台积电,给出了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和产能承诺;另一方面,林轩也希望通过“龙芯一号”这个相对成熟的工艺节点项目,来实际检验三星的制造能力和合作态度,为未来更先进、更核心的芯片(如“启明二号”的部分产能,甚至未来的移动芯片)寻找可靠的第二供应商,降低对单一代工厂的依赖风险。

六周的等待,漫长而又充满期待。DVD市场的潜力,尤其是中国大陆市场的巨大想象空间,已经被林轩反复强调。Pioneer的成功虽然带来了丰厚的现金流,但所有人都明白,单一产品的风险太大,启明芯必须尽快拥有第二个、甚至第三个能够支撑公司持续增长的引擎。“龙芯一号”,正是被寄予厚望的“二号引擎”。

这一天上午,启明芯总部的核心测试实验室内,气氛比上次等待“启明一号”硅片时,似乎更加紧张了几分。不仅仅是因为“龙芯一号”的技术复杂度更高,更因为它关系到公司多元化战略能否成功迈出第一步。

顾维钧亲自带队,陈家俊在一旁协助,几位负责“龙芯”项目的核心工程师都围在一台崭新的、专门为DVD SoC测试而搭建的验证平台前。这个平台比之前的MP3测试平台要复杂得多,不仅连接着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电源分析仪等常规设备,还外接了一台经过改装的、可以精确控制转速和激光头位置的DVD光驱机构,以及一台支持多声道输入的专业级音频解码器和一台高分辨率的监视器。

当印着“Samsung Foundry”和“QiMingXin Longxin-1 ES”字样的防静电包装盒被小心翼翼地打开,露出里面第一批封装好的工程样品(Engineering Samples, ES)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些比“启明一号”略大一些、引脚也更密集的黑色芯片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