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了!同步信道锁定了!”负责监控日志的工程师激动地喊了出来!
这意味着,“蜂鸟一号”的接收机成功地“听到”了来自模拟基站的第一声“呼唤”,并准确地对上了“时间”和“身份”!这是整个通信链路建立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实验室里响起了一阵短暂而热烈的掌声!张建华紧绷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非常好!继续!”张建华立刻下达下一步指令,“解码广播控制信道(BCCH),获取系统信息!”
芯片的接收机开始尝试解码承载着更多网络参数(如小区标识、邻区列表、接入参数等)的BCCH信道。这需要更复杂的信道估计和均衡算法来对抗信道衰落。
几秒钟后,又是一行绿色的提示:
[L1_CTRL] BCCH Decoded Successfully.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 Received.
“系统信息也收到了!”
“太棒了!”陈家俊忍不住赞叹道,“物理层下行通路基本验证成功!接收机性能很稳定!”
接下来,是更具挑战性的上行通路测试——让芯片主动向模拟基站“说话”。
“配置上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参数。” “尝试发送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请求!”
工程师在控制台输入指令。连接到芯片发射通路(经过功率放大器PA)的频谱分析仪上,立刻捕捉到了一个符合GSM规范的上行突发(Burst)信号!
片刻之后,网络模拟器那边传来了回应——它成功接收并解码了来自“蜂鸟”的接入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