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城外的麦田泛着金黄,项梁的帅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旗面上的楚凤纹被阳光照得刺眼。范增拄着枣木杖,望着远处秦军大营的炊烟,突然听见身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 是项羽从城阳屠城归来,甲胄上的血渍在正午阳光下凝成紫黑色,像极了当年郢都宫殿的漆色。他的瞳孔微微收缩,手中枣木杖无意识地摩挲着 “楚虽三户” 的刻痕,七十年的光阴,终于等到了楚凤振翅的契机,却也嗅到了命运的血腥。
居鄛的老宅里,范增借着豆油灯的微光,反复摩挲着泛黄的竹简,上面用楚墨写着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楚南公的预言,也是他半生的执念。陈胜败亡的消息传来时,他正对着祖上传下的楚凤纹玉珏出神 —— 那是楚怀王赐给先祖的祭器,玉珏的凤首缺了一角,正如楚人心中永远的痛。“陈胜败固当。” 他对着虚空低语,声音里带着看透世事的苍凉,“不立楚后而自立,便是忘了楚人骨子里的图腾。”
七十年前,楚怀王被秦人骗入咸阳,郢都百姓沿街痛哭,年幼的范增躲在巷口,看见秦军的玄鸟旗碾碎了街头的楚凤花灯。从那时起,他便明白:楚人可以输掉战争,但不能输掉魂魄。如今陈胜的 “张楚” 政权如昙花一现,正是因为缺少了楚怀王这个精神图腾。他抚摸着案头的舆图,江东的地形在烛光下清晰可见,项梁的八千子弟兵如凤雏初展,却缺少振翅的名号。
“项将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范增对着铜镜整理冠带,镜中白发苍苍的老者眼中闪烁着精光。他知道,项梁需要的不是谋士,而是一面大旗。当他踏入项梁的帅帐,看见那位身佩项燕断剑的将军时,便断定这是楚凤重生的契机。“将军可知,” 他的声音低沉如楚地巫歌,“当年怀王入秦,楚人至今流涕,此乃天授之机。”
项梁的手指在剑柄上敲出急促的节奏,范增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心中尘封的记忆。父亲项燕战死时,士兵们曾高呼 “怀王在上”,那声音比秦军的弩箭更有力量。他望着帐外的士卒,许多人衣甲下仍藏着楚怀王的画像,突然明白:范增织的不是权谋之网,是民心之网。当牧羊少年熊心被拥立为楚怀王,范增特意在即位仪式上重现了郢都的祭天礼,凤箫声中,他看见老卒们跪地痛哭 —— 他们哭的不是眼前的少年,是二十年前客死异乡的旧主。
东阿之战的捷报传来时,项梁正在擦拭父亲的断剑。秦军的玄鸟旗被扯下,用来包裹李由的首级,帐中酒香混着血腥,将士们的欢呼震得帅帐发抖。“田荣不肯发兵?” 项梁的嘴角扯出一丝冷笑,“齐人坐拥渔盐之利,却畏秦如鼠,焉能成大事?” 他举起酒爵,目光扫过地图上的定陶,那里是秦军最后的据点,也是通往咸阳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