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他心惊的是董卓发掘帝陵。光武帝的原陵、明帝的显节陵被挖开时,刘协正在长安城外祭祀,听见百姓说董卓把陪葬的金缕玉衣穿在自己身上,还把光武帝的佩剑送给义子吕布。他偷偷派尚书郎侯汶去洛阳查看,侯汶回来时浑身是伤:"陛下,先帝们的骸骨散在荒野,被野狗啃食......" 话没说完,就被董卓的密探拖走,从此再无音讯。
初平三年的春天,长安城里的桃花开得格外艳,却掩盖不了血腥气。司徒王允的连环计像场精彩的杂剧:先把貂蝉献给董卓,再许给吕布,引得这对父子反目。刘协躲在后宫,听见董卓的车驾经过,故意让小太监在路边唱《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董卓的车队顿了顿,又轰隆隆开走,他知道,这是王允在暗示行动在即。
四月辛巳日,刘协记得特别清楚。当吕布的方天画戟刺进董卓的喉咙,他正在偏殿读《春秋》,听见外面山呼 "万岁",却不敢出去。直到王允来请,才看见董卓的尸体躺在殿外,肚脐上插着灯芯,正在 "点天灯"。他望着董卓肿胀的尸体,突然想起三年前登基时,董卓掌心的老茧 —— 原来再跋扈的权臣,死后也不过是具会漏油的皮囊。
董卓死后的长安城,像个破了口的脓疮。李傕、郭汜带着凉州兵反攻,长安城破的那天,刘协正在太学主持祭祀。听见喊杀声,他爬上城墙,看见叛军像潮水般涌进来,百姓被砍头的声音此起彼伏,比屠宰场的杀猪声还要密集。太常种拂战死前,朝他大喊:"陛下快走!" 他却无处可逃,只能退回皇宫,看着叛军冲进未央宫,抢走了仅存的几车典籍。
最惨的是饥荒。兴平元年的长安,谷一斛五十万钱,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的惨状每天都在发生。刘协让侯汶开仓放粮,却发现粥稀得能照见人影,亲自在御前熬粥,才知道官员克扣了一半粮食。他想治罪,却看见侯汶膝盖上的补丁 —— 原来连负责赈灾的官员,自己都在挨饿。最后只能轻轻说:"杖五十吧。" 话一出口,就看见侯汶的眼泪掉进粥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