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已决,祁同伟立刻唤来秘书。他神情专注且坚定,对秘书说道:“当下科技日新月异,农村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打算安排农业大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去助农,时间以三年为准。你根据我讲的这些要点,整理出一份详细文件。要把学生的工作内容、未来发展路径,以及薪资分担等方面都写清楚,形成一份条理清晰、切实可行的文件,完成后尽快提交上去。”
秘书迅速领会意图,即刻开始整理文件。键盘敲击声在办公室内回响,秘书全神贯注地将祁同伟的想法转化为文字,从计划背景、目标,到具体实施步骤、保障措施,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准无误。
数小时后,文件初稿完成。秘书将其呈递给祁同伟,祁同伟坐在办公桌前,认真审阅。他时而微微皱眉,仔细推敲语句;时而点头认可,对某些内容表示满意。经过一番细致修改,一份完整且完善的文件诞生了。祁同伟再次确认无误后,在文件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随后将文件交给秘书,目光中满是期待:“尽快提交上去,希望这个计划能为农村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秘书带着文件匆匆离开,而祁同伟则望向窗外,仿佛已经看到大学生们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农村带来新希望的美好景象。
上级部门收到祁同伟提交的关于安排农业相关专业大学生助农的文件后,立刻意识到这一计划的重大意义和潜在价值。在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这份文件犹如一颗“及时雨”,为解决就业难题和推动农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于是,上级部门迅速决定召开一场高规格的专题会议,广泛邀请各领域专家参与讨论,确保计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会议当天,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来自农业政策研究、教育、人力资源、农村经济发展等不同领域的专家们齐聚一堂,气氛严肃而热烈。主持会议的领导率先发言,他神情庄重地拿起祁同伟提交的文件,向与会人员展示:“各位专家,今天我们聚在这里,是为了深入探讨这份由祁同伟同志提交的大学生助农计划。大家都知道,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农村的发展又急需专业人才的支持。这份计划如果实施得当,很可能成为一举两得的良策。接下来,请大家畅所欲言,从各自专业角度发表看法。”
话音刚落,一位农业政策研究专家率先起身,扶了扶眼镜,说道:“从政策层面看,这个计划与国家鼓励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大方向高度契合。若能实施,不仅能为农村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但在实施过程中,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保障大学生在助农期间的权益,以及计划结束后的职业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