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深秋的沪市,寒风裹挟着细雨拍打着天宇电子的办公楼。陈宇站在落地窗前,凝视着楼下忙碌的运输车队——那些装载着新型收音机的货车正驶向全国各地。然而,他的眉头却并未因此舒展,手中的最新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尽管产品销量持续增长,但核心芯片的进口依赖依旧是悬在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陈总,梁振国案的余波还在发酵,"助理小王抱着文件夹匆匆走进办公室,"但更棘手的是,港商突然提高了芯片价格,涨幅高达30%。"
陈宇转身时,镜片后的目光闪过一丝冷芒。他早已料到,随着天宇电子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那些掌握着核心技术的国外供应商必然会通过涨价来施压。"联系研发部,立刻召开紧急会议。"他将报告重重拍在桌上,"这次,我们必须在芯片国产化上取得突破。"
研发部的会议室里,工程师们围坐在实验台前,面前摆放着各种电子元件和图纸。陈宇拿起一块进口芯片,在众人面前展示:"这枚小小的芯片,成本不过几元,但因为我们造不出来,就要花十倍的价格进口。从今天起,我们的目标就是——"他将芯片轻轻放在桌上,"用国产芯片替代它。"
一位资深工程师面露难色:"陈总,芯片制造涉及光刻、蚀刻等几十道精密工序,国内目前连基础设备都不完善,这......"
"我知道难,"陈宇打断他的话,目光扫过每一个人,"但再难也要做。国家正在大力扶持半导体产业,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从今天起,研发部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攻克设计、材料和制造工艺。"
与此同时,纺织厂那边也传来新的挑战。随着国际环保标准的提高,传统印染工艺面临淘汰。老厂长在电话里忧心忡忡:"小陈,外商要求我们改用环保染料,但进口染料价格太贵,国产的又达不到标准。"
陈宇揉了揉太阳穴,两个产业同时面临技术瓶颈,这是前所未有的考验。但他的性格里从来没有"退缩"二字。"张叔,我记得纺织研究所最近在研究植物染料?"他沉思片刻,"联系他们,我们出资成立联合实验室,一定要把环保印染技术攻克下来。"
为了筹措研发资金,陈宇不得不再次拜访金三爷。钱庄内,红木家具散发着古朴的气息,金三爷慢条斯理地品着茶:"陈老板,上次的借款你倒是准时还清了,但这次要的可不是小数目。"
"三百万,"陈宇直视对方的眼睛,"我用纺织厂明年的出口订单做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