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阳光透过厂房窗户,在陈宇刚签下的「宇力制衣」新生产线图纸上投下斜影。距离收购国营服装厂已过去三个月,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制出口东南亚的首批订单——那是苏瑶通过家族贸易渠道谈下的关键合作。王大力抱着一叠财务报表推门而入,古铜色的脸膛泛着油光:“陈宇,生产线提前两周投产,成本比预期低了12%!”
陈宇放下钢笔,指尖敲了敲报表上的利润曲线:“先别急着高兴。东南亚那边传来消息,美国开始对纺织品加征关税,这批货怕是要卡在海关。”他旋开保温杯,蒸腾的茉莉花香里混着几分焦虑——重生者的先知优势在复杂的国际局势前显得格外单薄。
王大力闻言猛地站直,粗粝的手掌拍在办公桌上:“狗日的!那我们岂不是要赔个底朝天?”
“未必。”陈宇突然想起前世读过的外贸资料,抓起铅笔在台历背面画起思维导图,“80年代中期西方盛行‘环保风’,我们可以把库存的纯棉面料改造成‘有机棉’概念产品。对了,你还记得郊区那片闲置的桑树林吗?”
王大力皱眉回忆:“你是说老周头那片快砍完的林子?他正愁没人接手呢。”
“立刻派人去谈,签20年承包权。”陈宇的笔尖重重落下,在“蚕丝面料”四个字上画了个圈,“我们要做国内第一批天然纤维品牌。另外,让设计部明天就出几款‘国风改良旗袍’的样衣,我记得下个月广交会有个‘传统文化复兴’主题展区。”
正说着,门外突然传来争吵声。陈宇拉开门,只见质检员张师傅揪着个染黄发的小年轻,后者胳膊上还缠着“港商考察团”的红布条。
“陈老板,这小子偷偷拍我们的新设备!”张师傅满脸怒容。
黄发青年甩着港台腔挣扎:“哎哎,我是来谈合作的嘛!我们老板想看看内地工厂的实力——”
“实力不是靠偷拍来看的。”陈宇冷着脸接过张师傅手中的相机,抽出胶卷扔进垃圾桶,“回去告诉你们老板,想合作就带正式文件来,耍这种手段,别怪我不客气。”
当晚,陈宇在纺织厂宿舍区的路灯下踱步,皮鞋碾过满地梧桐叶。他清楚,这次偷拍事件绝非偶然——最近半个月,已经有三家本地私企以高薪挖角的方式试图撬走技术骨干,而今天这个所谓的“港商”,十有八九是竞争对手派来摸底的。
手机突然在裤兜震动,是苏瑶的电话。听筒里传来港岛特有的喧嚣背景音:“陈宇,我刚得到消息,赵宏的表哥从深圳回来了,据说带了笔港资,要在咱们眼皮子底下开一家合资服装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