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宣传片的播放,详细的合作方案清晰地展示在众人眼前。现场的企业家和高校代表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时不时低声交流几句。
宣传片里提到,产业园以土地资源、园区管理服务以及人才引进渠道这些无形资产入股,在合作企业或项目中占有约定的股权比例,这样就能和企业一同共享长期发展带来的收益。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也有明确规划,由教育、科技、信息产业相关单位和当地政府一起出资筹建,建好后免费提供给入驻的竹产业高科技实验人才以及团队使用,而且会优先支持竹纤维、竹基新材料等相关的技术研发。
对于实验室团队的研究成果,也有相应规定。团队的成果得优先授权给产业园使用,产业园会按照技术应用实际产生的效益,用“技术服务费”或者“收益分成”的方式给团队支付报酬,具体比例则由双方协商确定。同时,产业园承诺会给入驻团队提供持续的技术升级支持,帮忙对接市场,完善产业链配套服务,保证科研成果能顺利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竹纤维、竹钢这些核心生产线,由合作企业全额投资建设。企业按照投资额占比享有生产线的所有权和经营收益,产业园不会干预企业的日常运营,但会对环保、能耗等重要指标进行监管。而且,产业园合作企业能和全县竹产区一样,享有原料采购的优先权。这是由县林业局牵头,联合竹林产权所有者签署协议来保障的,确保竹材供应价格透明、稳定,优先满足产业园的需求。
在用人方面,入驻企业要承诺优先聘用东河镇本地劳动力,人数占比不能低于员工总数的 30%,其他岗位根据技能需求,优先从本县及周边地区招聘。为了提升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产业园还联合地方政府开设了竹产业技能培训中心,给他们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
要是合作项目因为技术或者市场等原因失败了,各方就按照持股比例来承担损失。实验室团队可以保留知识产权,但得返还产业园提供的设备以及资源投入折价。要是合作企业或者团队想退出,得提前 6 个月通知,并且按照协议约定完成技术交接、员工安置等事情,保证产业园运营的稳定性。
这个合作方案通过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把政府资源、科研力量还有企业资本整合到了一起,打造出一个闭环产业链。又通过股权合作、优先权条款来平衡各方的权益,还用就业和资源优先权强化了产业园和本土社区的利益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