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与溺鬼的跨物种人情结算
一壶浊酒祭寒波,人鬼同舟渡孽河。
莫道幽冥无市侩,来生今世两消磨。
一、浊酒浇出的生死契
许姓渔夫每晚向淄河倾倒半壶烧酒时,总要先往水里撒把纸钱。这习惯始于某个秋夜,他醉眼朦胧间瞧见个白衣少年立在浪尖,衣袂翻飞却滴水不沾。少年拱手笑道:“饮君酒三年,当有以报。”话音未落,渔网骤然沉坠,拽上来的鲤鱼鳞片泛着青光,鱼尾系着半截朱砂绳——正是前日邻村溺毙童子的发带。
《子不语》中记载的溺鬼讨替故事,在此处翻了新篇。王六郎不取渔夫性命,反助他网网丰收,实因看透这醉汉的价值:活人的供奉能抵阴司利息,而渔网捞起的每片鱼鳞,都是轮回账簿上的功德铜钱。
二、鱼腹中的功德簿
王六郎显形那夜,指尖在河滩沙地上勾画符咒。许渔夫眯眼细看,竟是幅错综复杂的河道图——某处漩涡下埋着前朝沉银,某段浅滩藏着溺死商贾的玉扳指。这些秘密本该是溺鬼讨替的诱饵,如今化作渔夫的横财运。
“明日有妇携子过河,此我替身也。”六郎说这话时,袖中滑落片鱼骨,刻着“嘉靖三年”字样。渔夫猛然想起县志记载:五十年前有书生赴考溺亡,尸骨无存。他忽然明白,这少年鬼魂的温文尔雅,实是百年孤寂磨出的生意经——鬼魂的耐心,原比活人更可怕。
三、轮回渡口的交易
替代王六郎的妇人失足落水时,许渔夫做了桩惊天买卖。他抢在溺鬼之前跃入激流,救起妇人的瞬间,怀中婴孩的襁褓里掉出枚铜镜——镜面映出的不是人脸,而是密密麻麻的鬼画符。王六郎在浪尖长叹:“君坏我轮回契,须偿我三载香火。”
这场景恰似《醒世姻缘传》中的阴司审判:某地主为延寿,许愿散尽家财。阎王却判他转世为犬,因“阳间施舍皆为利,阴司功德不抵息”。许渔夫的高明,在于他救人的同时,将王六郎的债务转嫁给整条淄河——此后每逢清明,沿岸百姓皆往河中撒米,说是祭河神,实为平鬼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