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章 谢瑾瑶的诡计(2 / 2)

忠勇侯心里很是疼惜,回到书房就让人将御赐的膏药给谢瑾瑶送了去。

谢瑾瑶露出一抹得意的笑。

而叶桢一连三日都是早上出门,日落方归,连忠勇侯都有些好奇她到底在做什么。

正欲派人叫叶桢过来问话时,叶桢将一沓罪证放在了他面前。

那些是府中几个管事作恶的证据,包括老管家的。

他们或草菅人命,或与外人勾结出卖侯府消息,或仗着侯府地势欺压百姓……

忠勇侯看完脸沉如水,“你这几日出门就是查这些?”

“是。”

“你又是如何得知这些事情,还是说你一早就知道?”

忠勇侯厉目盯着她。

据他所知,叶桢只看了账册,账册可透露不了这么多。

若叶桢一早就知道却隐瞒不报,便等同助纣为虐。

叶桢不闪不避,“儿媳是从那日的问话中得到的情报。”

忠勇侯表示质疑。

这些个管事大多是府中老人,而叶桢先前在府中并不得重视,那些个管事怎会轻易吐露?

叶桢替他解惑,“儿媳让他们互相举报……”

原来,那日她要了府中近三月的账册,是为从账册里找到管事们贪墨的证据。

再用这些证据要挟,让贪墨者举报其他管事的恶行,否则便将这些证据交给忠勇侯。

如忠勇侯所想,这些管事都是府中老人,但能被侯夫人提拔为管事的,都是签了死契,入了奴籍的。

哪怕贪墨的再少,按大渊律,都是能被杖杀或发卖的。

威胁在前,叶桢又同他们承诺,只要日后他们表现好,他们的子孙便能获得脱离奴籍的机会。

在大渊,一旦入了奴籍,世世代代都是奴籍。

奴籍的人不可科考,不可经商,永无出头可能,除非主家给他们脱籍。

在死和子孙前途之间,有人选择了后者。

叶桢再根据他们提供的消息,去要挟别的管事,如此,情报就如同雪球,越滚越大。

自然也有不敢举报的,但有把柄在叶桢手里,他们也不敢将叶桢的真实谈话透露出去。

故而谢瑾瑶什么都没问出来,在她轻敌时,叶桢则在落实证据。

她将经过一一告知忠勇侯,“父亲,那些只贪墨银钱,并无其他恶行者,儿媳想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水至清则无鱼,若她将所有犯事的管事全部处理,反而会引起众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