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贾诩和郭嘉两人注视下,袁彬缓缓说道:
“现如今陛下身体抱恙。”
“两个皇子无论是谁,年纪全部尚低,且不堪大用。”
“经由黄巾战乱后,各地掌控军力之人四起。”
“再加持废史立牧,使得各项权利集中。”
“洛阳生乱必引得各地大起私心。”
“到时候诸多州牧郡守互相不服,朝廷又无力统辖。”
“互相征战倾轧,已成定局。”
郭嘉浑身大颤,搓着手的他急切道:“既然俊甫已知此情,难道就不能想办法阻止吗?”
贾诩却摇头,“估计不是家主不想阻止,而是天下他人之心有意推波助澜。”
“这般情况家主能看的清,难道朝堂中那些王公贵族以及文武百官,就没人看的清吗?”
“对于朝堂上的斗争,那些轻车熟路的高官,更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而刘焉,只不过把一切摆在明面上,给自己找寻退路。”
袁彬点头:“是啊。”
“天下智者何其多也。”
“如此情况文武百官怎可能没有人察觉?”
“向来也都是想从中争取更多利益。”
“绝大多数,危机对于普通人来说才是危机。”
“对于掌控权力的人来说,却是危中有机。”
“那是他们上升的途径。”
“更是名入青史的机会。”
年轻的郭嘉连连摇头。
他很难接受这样的情况。
从小苦读的他,心绪还是报效大汉。
袁彬和贾诩诉说而出的朝堂私心,甚至完全不顾大汉社稷的私心,让他无比心寒。
他第一次产生原来那些王公贵族文武官员并非全部心向大汉。
而是一切向着利益观瞧,甚至卖力冲锋。
年轻的郭嘉认知受到极大冲击。
仿佛一瞬间,他得到比从前许久还要更高的成长。
整个人的气质甚至发生变化。
原本放荡不羁的表情,从他脸上逐渐退去。
再也不是那副玩世不恭的模样。
反而变得有些刻板。
刹那间,少年不在,已成青年。
袁彬把郭嘉的变化全部看在眼中。
收敛情绪后他继续说道:
“既然那些人想乱,想要在乱中取得更高利益。”
“那我们便顺应无法逆转的大势。”
“顺势而为,把大汉扭转,变成另外一番模样。”
“建立一个前所未有,世人根本没有见过的新的大汉。”
“带着汉民族顺着台阶逆行而上,冲上一个新的高度。”
“我大汉,不应只停留在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