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调出新伊甸的发展数据,将“全民文明贡献度体系”“星际公平交易所”等创新制度展示给对方。外星文明的能量纹路突然变得热烈:“这正是我们探索的方向!当你们将公平与共享写入文明基因,便避免了重蹈我们的覆辙。”他们投射出一组量子方程式,竟是用古唐算学中的“天元术”推导星际航行轨迹。
这场跨越星际的对话持续了整整六个地球时。当对方展示他们保存的“文明火种库”——其中封存着五千年前在地球收集的文化记忆时,我请求调取一份特殊档案。全息投影中,一位身着襕衫的唐朝书生正在誊写《大唐西域记》,而他身旁的星图上,赫然标注着HD b星球的坐标。
“这些记忆,我们本打算永远封存。”外星文明的声音带着叹息,“但你们的出现让我们看到,被埋藏的历史也能成为文明对话的桥梁。”他们突然将一枚闪烁着微光的量子晶体投射到书房,“这是我们的文明密钥,希望能与地球共建‘星际文明档案馆’。”
夜幕降临时,书房的量子玻璃幕墙自动切换成全透模式。我望着窗外新伊甸的璀璨灯火,反重力列车在星空中划出金色轨迹,与遥远星球传来的文明之光遥相呼应。通讯器震动,沈宁发来消息:“姐!天文观测站检测到异常量子波动,疑似古代星门遗迹!”
寒风掠过书房的量子防护罩,带来数据流动的嗡鸣与历史尘埃的气息。我握紧手中的量子晶体,知道这场对话不仅揭开了地球文明的神秘面纱,更在星河深处架起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当人类文明与外星文明的记忆碎片开始拼接,展现在眼前的,或许是整个宇宙文明演进的宏大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