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9年7月23日,长安首都的量子通讯频道被一则特殊请求刷屏。全息屏幕上,湘城6000平的高品质别墅区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琥珀光,稻田环绕的庭院里,袁老一家围坐在传统竹制茶桌旁,背后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新伊甸-Ⅱ星球的生态数据。
“沈总理,我们想在新伊甸-Ⅱ建造‘稻香城’。”袁老扶了扶老花镜,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身后的全息投影切换成一片金色麦浪,那是地球上最后一片传统水稻试验田,“这片土地承载着太多回忆,但新的星球或许能让水稻文明焕发新生。”
我立即召集沈氏集团核心团队。沈明远调出新伊甸-Ⅱ的土地资源图,手指在北美大陆与欧洲板块之间的广袤平原上轻点:“这里有一片未开发的三角洲,土壤检测显示富含有机质,水源充沛,非常适合农业城邦的建设。”苏睛补充道:“不过,星球的生态系统极为敏感,大规模农业开发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袁老的全息影像突然放大,展示出一个透明的生态舱模型:“我们研发了‘量子共生农场’系统。每一株水稻都配备纳米传感器,实时监测生长状态;稻田里养殖经过基因编辑的‘净水鱼’,它们既能清除害虫,又能净化水质。”他调出实验数据,在模拟环境中,这套系统能将水资源利用率提升至98%,同时减少80%的农药使用。
建造过程堪称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沈舒的游戏公司开发出《稻香建造师》VR平台,全球玩家可以在线参与设计。有人提议将湘式吊脚楼与量子浮空技术结合,打造立体稻田;有人建议用全息投影重现“锄禾日当午”的农耕场景,作为生态教育基地。最终,一座以“梯田”为灵感的螺旋状城市拔地而起,每一层都是功能完备的生态农场,最顶端则是袁老的水稻基因库。
然而,挑战接踵而至。当第一批水稻秧苗移栽后,新伊甸-Ⅱ的特殊紫外线导致稻叶出现灼伤。袁老带领团队连夜攻关,从地球古文明中汲取灵感,结合量子材料学,研发出“纳米稻衣”——一种超薄透明的防护膜,既能过滤有害光线,又能让水稻进行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