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镜寰星的“朱雀大街”上,我身后是鳞次栉比的仿唐建筑,身着襦裙的程序员与穿着现代服饰的居民擦肩而过。“各位,镜寰星不仅是地理的复刻。”我指向街边的量子书院,全息屏上正播放着《资治通鉴》的3D演绎,“我们在这里重建唐朝版图,是为了让文明的基因在星际间延续。看到贝加尔湖的名字,就会想起华夏先民的足迹;走进大明宫的遗址,就能触摸千年前的辉煌。”
直播画面突然切换至一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竖立刻有《唐律疏议》片段的石碑。“这些法律条文,经过量子算法优化,已成为镜寰星的社区公约。”我拿起一块复刻的开元通宝,上面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烁,“货币、建筑、文化,我们将历史的碎片重新拼贴,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在未来找到根的方向。”
当晚,镜寰星的夜空绽放起量子烟花,在全息投影的作用下,化作“万国来朝”的壮丽图景。智能终端不断弹出新消息:故宫博物院宣布在镜寰星设立分馆;敦煌研究院将用全息技术还原莫高窟;甚至连失传已久的唐乐,都通过AI算法重新编曲,在“梨园坊”奏响。
在200层的“长安云阙”顶层,一位白发老人抚摸着窗棂上的雕花,老泪纵横:“我爷爷曾说,等贝加尔湖重新属于华夏那一天,他要去湖边看日出。现在,我替他实现了这个梦……”窗外,复刻的贝加尔湖泛起粼粼波光,与远处的“长安城”量子塔交相辉映,仿佛时空在此刻折叠,千年的文明长河,在星际间奔涌不息。而镜寰星,这个承载着历史与未来的双生星球,正以独特的方式,书写着人类文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