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门人给王诜说出一番计较,自让他喜出望外。
这人的计策也不算高明,甚至有些俗套,但胜在好用,而且不至于冒上风险。
如何个办法,自然是找个由头,在一个重要时节,请人约见徐宁谈事,使个手段,让他延误了随驾事宜。
身为金枪班教师,圣上近卫队长,无故缺席赵官家重要出行日子,自然是犯下了轻慢圣山、藐视官家的大罪。
赵佶又不是个大气的,甚至有些强迫症,自然责怪徐宁疏于职守,有损礼仪,礼部官员察言观色,自来治了徐宁罪过。
王诜再指使言官添油加醋,一番欲加之罪下,最终毫不知情的徐宁,犯下死罪,甚至要在短期内执行。
家人闻知消息,自然惶恐无状,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这时,一个自称徐宁昔日好友的人寻上门,说是有办法帮徐宁免去死罪,但前提是以宝甲作为代价,贿赂那个大人物,此事就能办成。
徐娘子闻言,想起夫君平日交代,只拿不定主意。
这人见状,循循善诱道:“嫂夫人如何犯了糊涂,那宝甲再重要,难道还比得过性命?
贤兄要是没了,一家的顶梁柱就断了,再留了那宝甲,又有何用?”
徐宁娘子闻言,心中一惊,知道夫君为何出事了,原来是着了小人的道,目的就在这宝甲之上。
想通这个关节,徐宁娘子顿时冷着脸对这人道:“宝甲可以给你,但你得保证我夫君可以安全回家。
我们也不求能继续当差吃响,只离了东京,从此隐姓埋名,做个平头百姓就行。”
这人闻言,顿时为难道:“徐教师犯下的是杀头的重罪,想要无罪释放,自是绝无可能。但能保住性命,只等服刑期满,自是可以回家团聚的。”
徐宁娘子知道此事不可善了,但是也不会轻易妥协,只等得了徐宁最后定罪的确切消息,才能将那宝甲交出去。
等那人走后,她急忙吩咐家丁,寻了近日才赶来东京城打铁为生的徐宁表弟汤隆前来家中,一起商量个主意。
那汤隆是延安府知寨官之子,祖辈以打造军器为生。
父亲死后,因他生性好赌,流落江湖。
原本在武冈镇打铁度日,因浑身都是麻点,且好使枪棒,被人唤作“金钱豹子”。
近日,因在武冈镇营生艰难,入不敷出,想起表兄徐宁在东京城混得风生水起,自去投靠。
徐宁给他出了些资费,张罗起一个铁匠铺子,仍旧让他做那拿手营生。